发挥群众团队作用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时间:2022-10-11 02:17:37

发挥群众团队作用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本文拟从构建和谐社区的角度出发,以上海市普陀区的实践为例,立足社区群众团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社区群众团队引导、培育、管理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普陀区群众团队建设的基本状况

截至2007年底,普陀区已有各类社区群众团队1000多个。面对社区群众团队的迅猛发展,区民政局和各街道、镇,不等不靠,积极应对,采取了积极引导,注重培育;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探索机制,有效管理的工作策略,在构建组织载体、活动载体、服务载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社区群众团队党建和预警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社区中松散的群众团队管理初步实现了组织化、网络化和全覆盖,许多做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坚持政治引导为先,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社区群众团队成员来源于不同单位、各个层面,组织关系较为复杂,按照传统组织原则难以建立党支部,更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如何发挥群众团队中党员的作用,是群众团队建设的关键所在。各街道、镇采取在固定的群众团队活动场所建立临时党支部、在群众团队比较多的聚集地建立临时联合党支部、在群众团队中委派党的联络员等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社区群众团队中的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全覆盖的管理格局,党员团结人、凝聚人、教育人的作用得到了发挥。长寿路街道通过委派党建联络员,深入团队对党员实施双重领导,传达党的指示,传播党的声音,确保社区群众团队正确的发展方向。长寿路街道社区党工委还建立起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整合各部门资源,分工负责各有侧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街道民间组织党支部侧重于政治领导,社发科侧重于业务指导,所在居委会侧重于现场管理,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长风新村街道则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党建组织网络。目前,普陀区各街道、镇社区群众团队的党建工作均已有效开展,并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重视制度建设,不断探索社区群众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制度建设是社区群众团队规范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街道、镇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长寿路街道通过“组织团队有效运作,扶持团队巩固提高,激励团队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将社区群众团队工作纳入有序的管理轨道,街道还先后建立了“六个一”制度、“星级团队”评比制度,开展了“一委一品”活动,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文体健身俱乐部”,并将145个社区群众团队分类建立10个协会,既促进了切磋交流,又有利于社区群众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长风新村街道提出了“协商自愿、双向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社区”的20字社区群众团队管理服务方针,拟订了《长风公园老年学校章程》《群众文化联谊章程》《科学健身联谊章程》和《居民区社区群众团队章程》。石泉路街道建立了社区群众团队活动指导中心,设立了文化工作联谊组,聘请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甘泉路街道把社区群众团队活动与文明社区建设、义工活动、服务居民相结合,开展了“设立一个社区群众团队专业服务队、开通一个求助服务热线、设立一套社区便民服务项目”的“三个一”活动,成立了老年维权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咨询、老年教育、精神慰藉和健身指导5个服务队,赋予社区群众团队以更多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长征镇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由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以及民政、老龄、文教部门人员组成的民间组织工作指导小组,并在社区层面成立了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群众团队指导站,切实加强了对社区群众团队的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三)注重信息员队伍的培养,着力发挥社区群众团队的预警功能。针对社区群众团队成员构成复杂、信息面宽的特点,加强社区群众团队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对于把握社区群众的思想动态,坚守正面宣传阵地,保障社区的稳定至关重要。各街道、镇依托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构建了“服务、协调、管理、预警”四位一体的预警网络体系。各街道、镇把政治敏感性强、工作热情高、群众基础好的成员选定为信息员,并依据流动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调整补充,确保每一个社区群众团队各有1名政治指导员和1名信息员,力求对敏感现象和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各街道、镇基本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有关情况,征询工作意见,了解活动信息,提示重点问题,培训工作方法。两年多来,真如镇先后对250多名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政策,明确自身职责,增强了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保证了上报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部分街道、镇成立了由职能部门和民政干部、居委会干部、户籍民警、社区群众团队信息员参与的预警工作网络。通过及时有效的工作,曾经多次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群众团队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创造条件。近年来,区属各街道、镇为社区群众团队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2月,桃浦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桃浦扶贫帮困互助中心――上海桃苑新上海人服务中心,下设1个活动站和6个服务部,为外来人员的社会化、系统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长寿路街道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群众团队活动指导中心,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和例会制度,在各公园设立了指导中心分站,对社区群众团队实行“登记申报制、场地固定制、评比晋级制”管理,推动了社区群众团队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长寿街道还注重加大经费投入,每年拨出200万元老年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促进老年事业和社区群众团队的发展,已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5个示范型、13个标准型的老年活动室,为社区群众团队开展活动搭建了平台。曹杨新村街道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划拨资金,2005年向每个居委会拨款10000元专款,通过面向社会招标,委托专业艺术团开展艺术辅导、创作指导和活动策划活动,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创建社区文化品牌。专款由各居委会对应的社工站监督使用,并适当向运作规范、作用明显的社区群众团队倾斜。石泉路街道重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了社区群众团队活动分中心23处、大型文化活动地点6处、小型文化活动场地17处、戏曲沙龙茶室2处、多功能文化体育中心1处,并且协调辖区内15所中小学和4家企业以及光新体育场向社区群众开放。长征镇依托“阳光之家”对残疾人士开展关爱服务,依托“慈善超市”对弱势群体提供慈善服务,依托“新曹杨福利院”对老年人开展孝心服务,依托“全民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服务等。宜川路街道连续举办了四届社区戏曲文化节,邀请戏曲界知名演员与团队成员同台演出,为社区群众团队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高层次平台,在政府与社区群众团队之间构筑起理解、互信的桥梁。

(五)围绕重点和难点工作,积极发挥社区群众团队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中的作用。引导社区群众团队成员热衷于社区公益事业,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各街道、镇解决棘手问题、难点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曹杨新村街道以团队骨干为基础,建立了“百灵鸟”这一社区群众性组织,利用他们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从居民自身角度,传达党的声音,理解、配合、支持政府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助手。特别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动迁工作中,“百灵鸟”成员想工程所想,急工程所急,在动迁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不畏困难,不辞辛苦,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不失时机地做劝导工作,为如期完成动迁任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目前,300余名“百灵鸟”成员活跃在社区治安巡逻、扶贫帮困、环境保护、释疑解惑、法制宣传等公益活动中,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协调的方式,有效地支持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信任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肯定。宜川路街道也十分重视发挥社区群众团队中义工队伍的作用,启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维持公园秩序、整治社区环境、参加夜间联防、热心慈善义卖、救助社会乞讨人员,并且通过“守望结对”形式为独居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营造了团结关爱、协作互助的社区氛围。

二、对进一步加强群众团队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一)转变工作观念,理顺职能关系,进一步健全社区群众团队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机制。社区群众团队具有自发性、群众性、流动性、松散型的特点,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其自身规律。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大包大揽、硬性管理的做法,挖掘和利用社会力量,从限制、审核、管理转变到引导、培育、服务上来,通过登记备案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引导、服务过程中实现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步形成社区群众团队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格局。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分工,适度增加管理部门的力量,以政府引导为主,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现有群众团体的组织作用,逐步形成变多头管理、多方业务指导为统一管理、统一业务指导的有效机制。

(二)加强骨干培训,畅通联系渠道,发挥和延伸社区群众团队在社区中的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视发挥社区群众团队“带头人”的骨干作用,对于社区群众团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继续延用、完善和推广在群众团队中选定信息员、委派政治指导员等有效做法,逐步在各个社区都能够建立一支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骨干队伍。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和联系方式,通过召开工作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及时通报社情动态,交流工作体会,把握团队思想动向,发挥社区群众团队的一线预警作用,确保社区的和谐与稳定。还要重视加强与群众团队骨干人员的感情联系和业务指导,对于工作积极、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骨干要予以表彰或奖励,维护和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三)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性、技术性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维系社区群众团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挖掘社会人才、智力资源,发挥现有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社会专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参与社区群众团队的协调和管理。针对群众团队的特点,适时聘请社会专业团体开展专业性、技术性指导和培训,以提升社区群众团队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这样既能实现政府职能社会化的转变,又可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和适度有偿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为社区群众团队开展日常性、公益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降低运作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设施的社会效益。

(四)多方筹措资金,提供经费支持,为社区群众团队培育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充足稳定的资金是社区群众团队长远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要使有影响、有品牌效应的大型社区群众团队活动有比较稳定的经费保障。为此,建议动员政府及社会力量,多方筹措社会公益发展基金,使社区群众团队活动经费窘迫的状况得到改善,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以适应社区群众团队日益发展的需要。在经费的使用上,可以采取申请审核实报制和项目竞标制,重点鼓励和扶持社会效益好、文化层次高、活动开展经常、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群众团队。在经费申报和使用上保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尤其是社区群众团队成员的监督,促进社区群众团队健康有序发展。

(五)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社区群众团队制度化建设。近年来,区属各街道、镇立足于所辖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反复实践和深入探索,初步制定了诸如支部建在团队、预警工作管理网络、专项活动章程等制度措施,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各街道、镇及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借鉴补充,相互促进提高,把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好、完善好。另外,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梳理,以期形成引导、培育、鼓励群众团队健康发展的具体政策,如完善预警网络流程、拟定团队自律公约等,推动社区群众团队的制度化建设。

(六)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社区群众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社区群众团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队伍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参与人数之多令人始料不及,它的潜在作用和影响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了解。随着社区的成熟和发展,必将为各级党政部门所重视。我们建议,区里可以把近年来实践探索的经验在更大范围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和激励社区群众团队向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社区的软实力,扩大普陀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社区内部而言,则可以利用橱窗、墙报加强内部宣传,使居民了解本社区群众团队的现状和参与方式,引导大家参加到健康有益的团队中来,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责任感。

作者系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副镇长、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2006级研究生

上一篇: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看大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