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的复习策略

时间:2022-10-11 01:59:35

初三历史的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4-02

每年临近中考,一些初三学生面对历史学科大量的知识背诵、记忆都很伤脑筋,总是抱怨历史难背、难记。其实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这些学生一些历史复习的建议。

一、明确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 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初三复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对复习的第一阶段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二、划分历史阶段,掌握好阶段特征,构建知识框架

运用框架学习法,将书本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建适合自己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框架建立起来了,学生对书本的内容自然也会更加熟悉。比如,《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我就把它分为几个类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资产阶级改革;三是三次工业革命;四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五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六是经济危机等等。先将它们分类,然后进行类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做,方便他们理解比较和记忆,避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

三、分专题对知识进行再梳理,重视点线面体结合,纵横联系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同一个国家或同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一个发展规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将历史知识整理成专题来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同一知识就能形成一条纵向线索,掌握起来也就很轻松了。例如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就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形成一个表格来掌握(原因、时间、主要标志、动力机器、发明交通工具、突出国家、将人类带入时代、影响、启示)。

四、加大思维训练量,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由于学习知识的增多,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知识点记错、记混淆。因此,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成主题进行复习巩固。在加强主题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要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最好是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迁移,形成新的主题,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一主题复习完后,要通过专题练习,特别是材料题的练习,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中的信息。

五、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教材与课程标准相结合

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从考试中也能体现。一方面,在平时复习中老师要注意哪些历史知识与这些焦点相关,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哪些历史知识可以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样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理解分析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一步探索和调整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试说明》中的基本题型、能力要求的示例分析及样卷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考试说明》,提高中考题型的解题能力,熟练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同时注意图、文、表的综合运用,并在教学常规和考试中体现。

七、模拟测试,规范答题

为了使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每年的中考题都会保留一些上年中考的知识点,题型不变,难度变化不大。这为我们依照《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师用书》和历史教材,参照以前的中考试卷模式,出几套中考模拟考试题,来完善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适应中考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失分,使自己升学不受影响。

上一篇:别让青少年心理陷于亚健康 下一篇: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