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及其展望

时间:2022-10-11 01:19:05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及其展望

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特殊性,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交易标的。自 2001 年 11 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 2011 年,中国文化贸易历经了十年的实践洗礼。与国际文化贸易实践相比,国际文化贸易研究在国内是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本文对国际文化贸易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关照和分析,更多地折射出富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闪光点,期待能够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推动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

一、文献选择标准及文献分布情况

( 一) 文献选择标准

国际文化贸易核心领域包括演出、广播影视、图书出版领域,领域涉及教育、旅游、体育等。基于此,本文文献选择以 “文化贸易”、 “文化进口”、 “文化出口”、“电影贸易”、“电影进口”、“电影出口”、“演出贸易”、 “演出进口”、“演出出口”、“图书贸易”、“图书进口”、 “图书出口”、 “版权贸易”、“版权进口”、 “版权出口”为关键词,对 中 国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CNKI) 的全样本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305 篇。

( 二) 文献选择时间

国内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的第一篇学术文章是 《海峡两岸版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刊发于 1991 年 9 月的 《中国出版》。在此之后的近十年中,相关文献凤毛麟角。针对文化贸易实践快速发展的十年,本文的文献选择时间段落为 2001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5月 31 日。在此期间,第一篇在标题中直接出现 “文化贸易”字样的文章是 《跨国传播 中 的 文 化“贸易逆差”与中国电视文化的自觉》,刊发于 2002 年第 3 期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三) 文献分布情况

在检索到的 305 篇相关文献中,以 “文化贸易”为主题词检索有 119 篇,约占总量的 39%。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布情况如下:

1. 按行业分类

除 “文化贸易”以外的文献有186 篇,按照行业分布为,以 “版权贸易”检索有 162 篇,约占总体文献的87%; 以 “图书贸易”检索有21 篇,约占 11% ; 以 “电影贸易”、“电影进口”、“电影出口”检索仅有3 篇,约占 2% ; 而以 “演出贸易”、“演出进口”、“演出出口”检索为0篇 ( 见图1) 。

2. 按进出口分类

305 篇文献中,集中研究进口的有 12 篇,约占 4%; 集中研究出口的 53 篇,约占 17%; 集中研究贸易的即同时研究进口与出口的文献有240 篇,占79%,但其落脚点全部集中在中国文化贸易出口,口,加之前面的 53 篇,实际研究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的文献 达 到96% 。显而易见,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关注度极高,其文献篇目恰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实际呈现出高度关联 ( 见图 2) 。

3. 按中外分类

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有227 篇,约占 74%; 以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有 29 篇,约占10% ; 中外比较研究的 49 篇,约占16% ,其研究的落脚点均为中国大陆的文化贸易发展 ( 见图3) 。

4. 按学术文献作者来源分类

作者来自高等院校的有 239 篇,占78%; 来自科研院所的15 篇,占5% ; 来自政府机关的有 19 篇,占6% ; 来自企业的有 15 篇,占 5% ;来自其他领域的有 17 篇,约为 6%( 见图4) 。

5. 按综合条件分类

以“电影贸易”检索的3 篇文章,作者来自学界的有2篇,业界1 篇,均刊登在文学艺术期刊; 其中2003 年以前发表的有1篇,此后有2篇。以 “图书贸易”检索显示,21篇文章中,作者来自学界的有12 篇,业界3 篇,其他6 篇; 2003 年以前11篇,2003 年以后 10 篇; 刊登在经济类期刊的有8 篇,文史类的1 篇,综合类的12 篇。以 “文化贸易”为主题词检索的 119 篇文章中,作者来自大专院校的 107 篇,10 篇来自科研机构,2 篇来自政府部门; 其中发表在经济类刊物的 59 篇、综合学报类 57 篇、文学艺术类刊物 3 篇。对 “文化贸易人才”内容的研究检索为 2 篇。对 “文化贸易历史”内容的研究检索为 4 篇。对 “民营文化企业”内容的研究检索为 1 篇。

二、文献显现出的主要特征

( 一) 文献数量总体递增、局部递减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 一 年 的 文 献 主 要 集 中 于“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 “版权贸易”文献数量在经历 2003 年至 2004 年的高峰之后,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自 2008 年起趋于平稳发展态势; “文化贸易”学术文献数量自 2004 年开始,一直处于逐年递增的态势,且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见图 5、图 6)

( 二) 文献结构与中国大陆文化贸易进出口结构高度相关

在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已经开发的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可贸易文化产品和服务匮乏。从图 7 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中国文化贸易的绝对主力是图书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占 到 了 整 个 输 出 总 量 的95% 以上,其次是录音、录像制品,占 3. 4% 左右,而电影、演出等的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巧合的是,在 “版权贸易”的162 篇文章中,以 “图书版权贸易”为题的有 68 篇,余下的94 篇文献中,有 92 篇都是以 “图书贸易”为研究对象,再合并 “图书贸易”的 21 篇文章,共计为 181篇文献都以 “图书版权贸易”为研究对象。学术研究文献数量在图书、电影、演出贸易方面的结构分布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结构的现实呈现高度相关 ( 见图 8) 。

( 三) 文献显现出文化贸易是多学科交融的鲜明学科特色

文献作者来自多个学科背景,以文学、经济学、哲学、艺术学为主; 发表文献的期刊涉及 《国际贸易》、 《中国出版》、 《史林》、《大众文艺》、《文艺研究》、《大众电影》、 《出版参考》等,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国际贸易学科; 文献内容有 《国际版权贸易中国际司法问题的评析》、 《国际版权贸易合同档案管理研究》、 《版权贸易中编辑的角色论》、 《国际网络版权贸易的司法管辖问题》等。综上,都进一步显现出国际文化贸易学科领域是以应用经济学为着力点,工商管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交融基础上的互动,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

( 四) 文献内容分析佐证了对“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界定

文献内容涉及了 “版权贸易”、“图书版权贸易”、 “电视节目版权贸易”等,国际文化贸易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不仅仅从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中,各界更加关注文化服务贸易内容,这既是国际文化贸易的核心,又是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的软肋。

( 五) 对关键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

综合分析 305 篇文献,可以看出,国际文化贸易的实践催生了对文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由于起步晚、关注度低等原因,总体上看仍显薄弱。

第一,对文化贸易基本概念的研究不足。从总体上看,文献资料没有从理论上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提出相对准确、国际公认的概念界定,而这又是有关文化贸易的最本源的理论问题,其科学合理的概念内涵、外延的明晰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贸易实践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第二,直接导致对统计问题研究 缺 失。305 篇 文 献 中 只 有《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计量分析与对策》、《构建我国文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之研究》2 篇文章对文化统计问题进行了有限的分析,文化贸易统计系统架构不清晰、数据来源不完整、信息数据不充分、不准确等严重制约文化贸易理论与实践研究,数据信息不能完整反映文化贸易现实,同时现有统计设计不能与国际对接,无法科学客观地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对文化贸易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不足。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文化旺。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急需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综合型的人才,人才必然成为实施中国文化 “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但是,至今只有文献 《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架构设计》、 《版权贸易高层次人才职业素养结构初探》直接讨论了文化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问题。

第四,对国际文化贸易研究关注度低。文献的作者、机构来源相对集中,不够广泛。从另外角度看,实际上是对 “国际文化贸易”的关注度低,关注面窄,参与面小,因此显现出基础较为薄弱。数据显示,文献作者来源于学界的占比 99% ,可见对 “国际文化贸易”的关注度极高,而产业界与政府的声音相对弱小。

除此之外,国际文化贸易历史的研 究 相 对 缺 乏,检 索 中 只 有《明清时期的国家图书检查与图书贸易》、 《浅谈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 《书船略说———明清江南图书贸易的个案分析》、 《我国隋唐五代的图书出口贸易》等 4 篇文献涉及文化贸易历史; 民营文化企业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军,但其发展研究极为不足,检索中只有 《且行且成长———版权贸易之民营篇》1 篇文献涉及; 同时,创意文化产品与服务、输出渠道、产业融合性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也非常缺乏。

三、对我国国际文化贸易研究的展望

从来都是理论源于实践,而实践的前进也必得益于科学理论的指导。随着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必将掀开一个新篇章。目前及未来一个阶段,亟待解决的中国文化贸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问题集中在:

( 一) 国际文化贸易基础理论研究

关于概念的界定至关重要,因为从理论上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有明晰的国际公认的科学合理的界定,在实践中的文化贸易数据统计分类管理就明确易行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 二) 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应用性研究

主要应关注政府决策、文化统计、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民营文化企业外向型发展、创意文化产品与服务国际化、文化输出渠道、文化传播等现实问题。

( 三) 交叉研究及产业融合性研究

无论政府决策,还是产业界实际问题,都需要关注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在两个层面上需要交叉融合: 一是官产学研联手互动研究,一是产业本身的交融性研究。例如,驻场演出产业的发展就是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融合的新产业业态; 文化产业发展必然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相联动。随着国际文化贸易实践的发展,各种跨界融合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必将催生更多的交叉领域研究及产业融合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下一篇:雁北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