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11 12:56:58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时刻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从小学阶段进行良好地培养,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良好的品质都能得到展示和提升,在课堂这个成长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舞台,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39-02

合作学习是小学年龄阶段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任务不明确

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布置小组合作任务,以致于小组交流的问题过易或过难,过易的内容浪费了教学时间,而过难的内容使小组交流出不来结果,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项交流任务,使课堂杂乱无章,时间不够用。

2、小组分配不科学

一般的小组分配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身高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不科学,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正确的分组是将好中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规则不明了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分分嚷嚷立即开始讨论,教室里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的讨论场面,但是这种讨论看似热闹,实则混乱,学生争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有的小组则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同学一言不发,不是没有动脑,就是趁机搞小动作。

4、分工不合理

小组合作成员每人都应该有各自的分工,有的负责读题,有的负责汇报,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在参与,发挥好每个成员的作用。

5、时间不够

由于小组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因此往往是教师问题发出后片刻时间就宣布合作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有的小组还没有讨论出结果,达不到合作的目的,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合作热情。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好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呢?

一、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合作交流的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设计出合理的合作交流内容,既要考虑到题目的难易,又要考虑到时间,还要考虑到重难点,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组建科学的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不能随意将四名学生放在一起就算是一个学习小组,要组建好学习小组,就要对班上全体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反复斟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和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之后再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三、增强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和持久性差,让他们四个人围坐在一起,为他们说笑打闹创设了机会,不但不能高效,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如果小组里有同学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倾听,偷偷地做小动作,在课上说笑打闹,他所在的小组就要一起受处罚,这样一来,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就会格外关注组员的纪律,及时提醒做小动作的同学,其他的组员也会为小组的荣誉而做出很大的努力,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积极表现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小组胜于其他小组。

四、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为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教师就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精心选拔组长

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的关系。组长的能力、水平、性格决定了小组的提高与进步。我们习惯地认为成绩好的就能当组长,可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只知道埋头学习,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没有管理和组织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贪玩、不乐意帮助差生,这样的学生也不能当组长。我们挑选组长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只看成绩,而必须挑选那些管理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心强,愿意耐心细致地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六、小组长要定期轮换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组织水平。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七、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积极表现,有的学生不爱发言,有的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对讨论进展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给予合理评价

课堂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希望自己在小组交流中有突出的表现,还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以及其他学生的欣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以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反之,错误的评价,一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会使学生灰心丧气,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时刻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从小学阶段进行良好地培养,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良好的品质都能得到展示和提升,在课堂这个成长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舞台,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上一篇:浅谈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 下一篇: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