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乐学氛围 打造有效课堂

时间:2022-10-11 12:30:17

营造乐学氛围 打造有效课堂

案例背景: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教材设计了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切的体验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下面就结合《可能性》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有效的课堂。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摸到的都是红球呢?

学生猜测。

师: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

生:一定是红球。

谈话:你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学生很兴奋的齐说:想。

师:好,请组长拿出1号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看清楚摸球规则(电脑显示),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提问:那你们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

提问:请组长拿出里袋,看看是什么球?(黄球和绿球)

提问:能摸到红球吗?

生:不可能是红球。

师:为什么?

……

[思考:通过三次不同内容的摸球游戏,学生主动亲历了摸球、猜想、验证、归纳等整个游戏过程,从中真切地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注重对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片段二:

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生:转盘。

提问:会玩这个转盘吗?怎么玩?

师:这个转盘很听话,当小朋友们喊“开始”,指针就会转,喊“停”,指针就会停下来。先猜一猜它会停在哪里呢?

师生游戏。

提问:通过这个转盘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指针可能指在蓝色区域,也可能指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转盘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但是老师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

[思考:通过猜一猜、装一装、议一议、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的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开放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够得到始料未及的自我体验,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反思

《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性知识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悦、自信中经历探索并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我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来开始,有兴趣就不怕学不好了。课一开始我问学生喜欢玩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学生一听来劲了, 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介绍小兰和小红也喜欢玩这个游戏,让学生猜谁会赢,接着反问,小红一定回赢吗?小兰一定回赢吗?从而使之头脑中的不系统的数学概念开始数学化。对形成初步的可能性打下基础。接着我又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场景,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情境,不仅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通过摸球这一环节,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三个词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二、注重操作,体现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可能性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因此,虽然有的学生能通过游戏说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但尚处于初识阶段,为了加深理解,进行了“摸球”、“放球”的游戏环节,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游戏的各种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又在“放球”的游戏中,让学生根据结果要求倒过来先小组讨论如何在口袋里放球,再实际放一放,加以验证,让学生在操作合作中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强化数学学习的有用性

结合游戏,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当学生思路收阻时,我及时增补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如“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三天后(可能)会下雨” 等,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教后留有两点遗憾,其一;本课虽然安排了摸球的游戏,但如何让学生真正通过游戏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这一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平时对学生缺少了解和训练,加上学生太活跃,教师有时无法驾驭课堂,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其二;举例生活中可能性的事情,当学生受前面发言同学的影响,局限于身边的事,思路不广时,引导不到位。时间把握不准。对于有些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例子,如何加以正确引导存有困惑,对于学生刚建立起来的关于可能性概念容易引起混淆。

上一篇: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