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勤俭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11 11:53:36

廖勤俭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Y:你理想中的山水画是什么样?

L:中国山水画渊源既久,积淀深厚。我以为好的山水画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具有高品位、高格调。具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不趋时流。二是要有诗意,引人向往。自然山水自有诗性存在,但尚不够纯粹,既要进一步的剪裁和接移,使之更有天趣和淡然。三是要有笔情墨趣。中国画的命门在于笔墨,如黄宾虹先生语,“舍笔墨而无它”。笔是书法用笔,笔线要有骨力;墨要分五彩,浑厚华滋。既要显功力,又要接天趣,经得起品鉴与玩味。否则如作家画无异。四是要有情趣的题跋。中国画发展到上世纪,由于传统的断裂,不仅笔墨功力欠缺,而且题画式微,使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张力萎缩,少画外意趣。不少画仅一标题,直白、干瘪、枯索,让人感到一览无余,索然无味,了无情趣。

Y:对于一幅山水画作品,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什么?

L:成功的关键要有独特的高品质的笔墨语言。当然还有其他基础要素也不能或缺。只有哲学、诗文、书法、游历等基本要素的蒙养,才可能成就独特的高品质的笔墨语言。

Y:你认为中国的山水画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L:中国山水画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集体浮躁,对传统继承不够。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技法基础完备,在以前的近百年间,传承断裂,当今画家深入学习、继承传统则甚少,不研究画史、与不深究技法,就妄谈创新,只知“笔墨当随时代”,不知“今人不能高古,只在举笔只求花样”。心不静,思则不能远到,何谈深入。二是读书少,国学功底差。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在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庄、禅哲学精神。由于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以及为数不少的理论家用西方美学体系评价当代中国山水画,使大多数画家进入审美误区。以致重技法轻读书、重造型轻境界,重张力轻内蕴。三是不懂书法,线无骨力。当前山水画以描摹渲染为能,甚至视写意为畏途。写意者,不知何为写,更谈不上书法用笔了。

Y:你认为山水画的前景如何?

L: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环境的恶化,想有诗意栖居太难了,生活在城中的现代人,是非常渴望有一片安放心灵之地。因此,山水画尤其是有艺术品位的山水画便成了追求的对象。不仅社会有需求,不少人亦以山水自娱,自古至今,以山水自娱才是山水画发展的动力,何况今天爱山水者的探索精神并不比古人差,因此山水画的大发展指日可待。

Y:你对山水画的建议及看法?

L: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如唐尚法、宋尚意。当代山水画首先要回归文脉,弘扬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外来营养,强化当代人的审美趋向,以传统为基,从境界、图式到技法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

当代山水画,写实景者多,有品位有境界者少,原因之一是受西方写生观念影响,误把写生当创作,更有甚者,以摄影为收集素材手段,酿造成心象者少,故多不耐品读。所谓对景创作往往为景所囿,难以形成心象。再者,书法功底差,导致无气韵,无笔墨。

当代山水画家要克服浮躁心态,尤其要抵制市利的诱惑和地位的干扰,认真读书,尤要以传统文化筑基,深入学习研究传统技法,其中包括对书法技法的锤炼,进住山水间,遍观朝雾夕岚,孜孜以求,始有所成。

Y:你认为山水画对目前社会有什么启示?

L:当代中国社会走上了复兴之路,由于破坏、西方文化侵入,传统文化丢失太多,人的品味趣味逐渐俗化,山水画亦是如此。有志者都需要静下来作深入的思考。慢下来,才能有更好前景。科学发展不仅是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文化、对山水画发展的要求。山水画可以修身养性,往往都是很个人的事情,只要个人的修行的很高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人欣赏,引人远思,也许就是她的功用和启示。试图以山水画启示和改造社会,涉足政治是不可能的,山水画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Y:你认为山水画的发展需要借助什么?

L: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要借助国力的强盛。只有国力强盛了,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优秀的作品。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不仅要有才情还要有物力、财力、有时间,不为生存而奔波。古代往往有成就的画家都离不开这几点,如倪云林、沈周、文征明、四王等。第二要借助理论上的支撑。美术评论立场一定要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立场,评论要切中时弊,少唱赞歌,理论要正确导向山水画的健康发展。三是要借助媒体“正确”宣传,普及山水画欣赏创作的基本知识。现在许多美术媒体品位低下,一味迎合大众俗化口味,甚至为了生存,低俗作品充斥版面,大师满天飞。通过媒体宣传引导,以确立高水准山水画作品,高水准山水画家的历史地位,借助他们地位的确立来弘扬中国山水精神。四是要借助展览中的评选机制,推动山水画的发展。在全国美展中,山水画获大奖极少,符合政治主题的作品获奖极多,不少评选不注重笔墨文化因素,往往以技法新旧论作品,使评出来的获奖作品缺乏文化含量,甚至完全没有了写意精神和笔墨趣味。

Y:你是如何营造你心中的山水?

L:每个人由于经历、学识的不同,心中的向往是不同的。由于我的故乡在皖南,从小又喜读古人记,十分喜欢青山秀水和“牛犊舔嫩苗”,“白鹭缀田间”。“后山炊烟出”,“老农荷锄归”天机一派的和谐生活。因此,我的山水多写“南山春秋色”和“北山苍翠崖”相结合的图式,亦不拘泥于北山或南山。开始稍为设浅降色,近年多用干淡墨,以为水墨纯净空灵。《心经》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我想空灵之境才是安置心灵的家园。

当下,社会浮躁,不少人急于创新,我觉得水到渠成才能清澈,山水画是我陶冶性灵的最好的秘方,清淡悠远是我崇尚的境界,笔精墨妙是我向往的高度。

上一篇:谶语舞者 解读霍守义的雕塑艺术 下一篇:2012,国际巨头与本土豪强的“初次”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