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 各领

时间:2022-10-11 11:44:48

摘要:本文讲述阅读教育要重视朗读,从四个方面阐述:巧用范读入佳境;慎用齐读造“气势”;活用引读创高潮;多用分角色朗读出“笑”意。

关键词:范读;齐读;引读;分角色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06-02

朗读形式是纷繁多样的,究竟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朗读合适,就要依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得让“读”占鳌头,灵活运用各种朗读形式,读出意境,读出气势,读出语文课堂的“”。

一、巧用范读入佳境

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范读指导就是由教师进行绘声绘色、入情入境的示范朗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即“教读”,让学生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也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如在第十一册《有的人》诗歌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为人民而活”和“与人民为敌”这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也曾用到过这种“对比朗读”,但是学生读起来却是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语调,根本就起不到“对比”的作用。假如这时候,教师能自己起来这样范读课文,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读到表现“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诗句时,语调要由高而低,也就是读出“抑扬顿挫”中的“抑”,读出“鄙视”、“轻蔑”的语气,语速稍快。当读到表现“为人民而活”的人的诗句时,语调要由低而高,即读出“上扬”的语调,读出“敬仰”的语气,语速稍慢。老师在第一小节诗句教学时,若能进行这样的范读指导,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一定能加深对“两种人”的对比感受,进而激发对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的热情赞颂。

二、慎用齐读造“气势”

齐读,一般情况下,就是要整齐地读,所以,在齐读时,我们全班同学速度要整齐,声音大小要适宜,声调高低要相似,停顿、感情也要做到统一。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它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读得有力、有精神。就一堂课来说,“齐读”一般适用于中心句、中心段等意思比较统一的小部分朗读。有位老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开课时,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表现鲁迅学生高尚品质的中心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但是朗读起来却是淡而无味。他没有作点评,可在最后再次让全班齐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这一中心句时,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这时候的学生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了,朗读起来自然情绪饱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无论是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还是情感抒发,都是恰如其分的。

三、活用引读创高潮

“引读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运用多种引读的方式点拨并引导学生诵读的一种教学方法。引读法一般有提问式、提示式、添词式、插叙式等几种方式。教学时,可以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不同学段的课文,其“引读”的方式可以有所侧重。低年级的课文朗读教学中,比较适用于“提问式”引读法,就是在进行语文朗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利用读课文中相关句子的方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老师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课文,其“引读”的方式也可以有所侧重。如《草原》、《桂林山水》等抒情性的记叙文,可侧重运用提示式引读法;《少年闰土》、《飞夺泸定桥》等记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侧重运用提问式引读法;诗歌,特别是古诗,可侧重运用插叙式引读法;有的课文,对逻辑联系较明显而又没有直接用上关联词语的段落,如《给颜黎民的信》第二自然段,可侧重运用添词式引读法。因文侧重,结合运用,使“引读法”的教学效果更好。

四、多用分角色朗读出“笑”意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这种朗读形式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便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因此阅读教学时,应多用这种分角色朗读。

在小学阶段,所选编的课文多为叙事性文章,内含很多的人物对话,尤其是低年级的童话故事更多。像这样的课文都适合让学生用“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不同的人物内心和思想感情。如第三册《酸的和甜的》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就非常适合于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出狐狸的狡猾,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老实、轻信,小猴子的聪明与大胆尝试。

当然,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描写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朗读指导,是语文课堂的一门教学艺术,任何一种朗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当然,一堂语文课也不可能就局限于采用一种朗读方式,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灵活运用,适当选择与结合。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声琅琅”,“各领”,才能打造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从说到写 下一篇:让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