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情理提高课堂绩效小议

时间:2022-10-11 11:39:28

把握教学情理提高课堂绩效小议

《孟子》有一句教育名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有效性,必须在“情理”二字上做文章,做到合情合理。

一、情感目标生活化

情感教育既是使历史学科教育达到社会期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但情感目标不同于认知目标,实际效果很难把握和测定,因此,教师虽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通常很重视情感目标,可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往往就忽略了情感目标或仓促收场。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情感目标与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联系起来。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情感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则能促使学生的情感与历史产生共鸣,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的预期目标。

例如,课标要求教学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人民版《历史》,下同)时,要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笔者就在情感目标中对学生提出了体会近代中国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等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讲述完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等内容后,笔者问学生:“在三元里人民、丁汝昌、邓世昌等人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国精神,不屈不折的斗争精神。”笔者知道,这是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经验作出的猜测,内心未必就真正理解了这种精神。因此,笔者进一步问学生:“假如你是黄海海战中一名普通的士兵,当时你内心会有何感受?”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不怕死”“害怕”等观点。笔者进一步阐述:“在战场上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的时候,我们豁出去了也许就成了英雄,但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这种英雄精神就很难。怎么办呢?”经过笔者的启发,对照前不久发生的湖北大学生因救人溺水死亡的英雄事迹,学生积极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面对笔者的提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英雄以他们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学生都认为,英雄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刻苦读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从小事情做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听到这样的回答,笔者知道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成为“英雄”。这不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吗?情感目标生活化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理教学设计合理化

新课改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所。要把课改的理念变成现实,教学设计是关键。在实践中,教学设计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教学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是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着眼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目标上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通过规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育基本目标,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感受历史、感知历史、感悟历史,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对我们如何具体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了非常实用的具体要求和参考建议。如必修三专题六“人性的复苏”的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笔者认为,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个历史事件来理解人文主义含义。根据课标要求,笔者对“宗教改革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增加罗马教廷关于教会特权和马丁•路德关于基督教徒权利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理解宗教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群众从宗教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而对新教旧教的比较内容,笔者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围绕课标进行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由学习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从问卷调查得知,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很高,但层次较低,即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很感兴趣,而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却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出历史知识或规律,从而不仅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事件的趣味性,更能体验感悟历史的价值。如对教师普遍感到难上的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笔者选用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伟人把整节课的内容串接起来,既让学生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让学生体会到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同时,笔者还选用了大量的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让高中生的学习从感受历史发展到感知、感悟历史,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利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材料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材偏难与学生基础较差这一难题,也能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比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二专题五“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时引用了16世纪英国民歌《大国崛起》的解说词等材料,通俗易懂,效果较好。

三是教学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落脚点。

首先要突出整体目标,强化主题教学。依据课标要求,新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编写而成,每一专题都有一个主题,主旨明确。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握主题,即明确专题主题,突出每节课的小主题,以顺利开展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如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主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下分三节课,第一节课的小主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二节课的小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尝试”,第三节课的小主题是“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笔者将必修二中的相关内容提前,即把“社会主义在多国胜利阶段的典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为第4个小主题。再如对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笔者首先明确这一专题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专题下分四节课,第一节课的小主题是“资本主义市场雏形的出现”,第二节课的小主题是“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第三节课的小主题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第四节课的小主题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4个小主题都服务于专题主题。通过这种专题主题、小主题的整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突出知识结构,强化知识迁移。在美国心理学教授布鲁纳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给学生学科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利用知识结构识别知识信息的意义大小,以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编码(一个人的编码系统就是他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在当前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用到这些东西。如在教学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教材选取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学生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仅要知道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还要知道其演变与古代政治、经济的演进的关系。为此,笔者在讲儒家思想演变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时,都联系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个道理,由此及彼,学生再碰上另一种文化现象时,就能从该文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寻找其出现的原因了。通过这种知识结构性讲授,教师不仅授学生以“鱼”,更是授之以“渔”,有力地提高了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确定情感目标,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做到历史课堂教学合情合理。在历史课堂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智慧,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上一篇:现代学习工作感想 下一篇:透析内外因地位作用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