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

时间:2022-10-11 11:33:11

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

【关键词】新词语,追新求异

一、什么是新词语

新词,顾名思义,就是新产生的词语,但是这样定义显然太过笼统,不够严谨。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语,它既包括新形式的词语,也包括原有词语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增加义项形成的词语。

所谓新形式的词语,即原有词库中并没有这一词语,如“白奴”、“半糖夫妻”、“秒杀”等,这些都是汉语词汇中原来没有的词;所谓增加义项的词,是指汉语中原来就有这种形式的词语,但是后来又有了新的义项,即旧词新义,如“打酱油”、“山寨”、“囧”、“草根”等。

二、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1、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概念,在原来的词库中无法找到词汇来表达和反映这些新事物和新概念。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表达需要,新词语应运而生。随着北京奥运在中国的举行,产生了许多奥运词语:“福娃”、“水立方”、“鸟巢”、“祥云”、“微笑圈”等,这些词语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时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现状的改变。

2、互联网的普及。

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中,大部分的网民都是青少年这一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追求标新立异的群体,因此在这里产生的新词语是新词语产生最活跃也最不拘一格的。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新词语数不胜数,它们多为谐音词、字母词、数字词等。如“人”叫“淫”;“我”叫“偶”;“喜欢”叫“稀饭”;“不要”叫“表”等,这些网络方言很明显是谐音,因其别的方式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覆盖面,快速风靡全国网络,有些甚至很快地渗透社会生活,成为生活化语言。

3、中外交流的扩大加深了语言接触。

中外交流不断加深,涉及方方面面,从经济、政治到文化、语言,从教育、思想到运动、医疗,无不互相影响。表现在词汇上,就是国际各方面的新现象、新事物和词被引入汉语词汇。如“黑客”是对英文hacker的音译,“脱口秀”是对英文talk?show的音译加意译,“high翻天”是中西合璧,甚至英文的时态也被引入汉语词汇,如交谈ing、心烦ing、忙碌ing、吃饭ed、睡觉ed等等。总之,中外交流的扩大和加深,加速了语言的融合,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汉语生命力的增强,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人们力求简约、易记和标新立异的心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愈加倾向于简约、快捷的表达方式。如,让人震惊直接说“雷人”,郁闷、无奈、悲伤直接用“囧”表示,原是政治用语的“海选”直接被用于娱乐选秀。

思想的开放,让人们寻求个性,追新求异,这种追新求异的社会心理也会影响语言的变异。新词语以越来越让人想象不到的形式出现。这些新词语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和心态。

上一篇:关于家族式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养老护理员发展的困境与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