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钢琴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时间:2022-10-11 11:18:16

谈高师钢琴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摘要: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才的综合能力,高师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重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技巧、技能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从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钢琴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成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最主要的科目之一,钢琴教学不但是一门技术课程,同时也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做好铺垫。本人将结合实际教学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钢琴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理学研究指出:经常性的活动手指或触动指尖能极大地刺激大脑皮层手指运动中枢神经。手指动作越复杂、越娴熟,就能与大脑建立越复杂、越敏感的神经联系,从而促使大脑思维更加敏捷、反应更加灵敏、想象更加丰富,而钢琴演奏正是这样一种技艺性很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钢琴演奏是由特定的动作方式构成的动力系统,需要手、臂以及身体各部位动作的互相配合及协调。在学习非连音弹奏时,要想象大臂启动手臂自然落下,使指尖像是带着降落伞的飞行员降落到键盘上。学习手臂跳音时,想象拍皮球似的,整个动作柔软而富有弹性。学习短促轻柔的手指跳音时要想象手指在键面上的擦拭动作。在学习不同力度层次的弹奏时,要想象手指跟橡皮一样坚韧,像抚摸般地触键,手臂很松弛,手指贴近琴键,从P到PP,再从PP到P,感觉像坐电梯一样上升、下沉,等等。

在钢琴学习中,还可通过作品的本体特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通过对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其他相关文化作品的参照,使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更丰富,形象思维的辐射能力更强,又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觉图象的想象与外化动作的准确表达,使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以想象为中介,达到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更好地塑造作品的形象。

二、钢琴教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现今的高师学生在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之后,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这几年的音乐教学研讨会曾多次提出的“非师范性”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培养学生重要阵地的钢琴教育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毕业时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实用是高师钢琴教学的核心,高师学生达到钢琴业余考绩五、六级的水准便已基本能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今后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他们需要具有从演奏技术、风格流派、音乐解释到传授手段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高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批判地继承。比如数码钢琴教室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还可以利用因特网在各高校之间互通信息,开展诸如名师答疑、教学研讨、资料互传等网上教学、教研活动。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和欣赏,使学生在心理上极大丰富,进而能够了解人情世故,懂得容忍、理解、宽容他人,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三、钢琴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已经成为当今高师钢琴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钢琴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钢琴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感悟美具体体现在对钢琴独特音响美的感悟以及作品思想内容情感的感悟。特别是针对那些根据各地民歌或歌曲所改编的钢琴作品。我们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些民歌独特的韵味;在技术上应运用钢琴演奏歌唱性触键的弹奏方法,通过边弹边唱的方法更容易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如中国作品有《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解放区的天》《浏阳河》《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蓝花花》《绣金匠》《云南民歌五首》《黄河》《走进新时代》等;外国作品有《阿,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纺织姑娘》《春之歌》《夜茸》等。

四、钢琴教育促进学生观察力、理解力的培养

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在朱丽叶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人文学科,对于这段经历他曾经说:“正是在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到就像音乐本身一样,演奏好一种乐器,也是和哲学、历史、心理学和人类学有着重大的关系。”

钢琴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钢琴演奏是演奏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所以,从钢琴上流淌出来的声音,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音乐审美情趣存在雅俗的不同,而无论雅与俗,演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越高,理解的音乐内涵就越深刻。钢琴演奏者要注重从其他学科去汲取养料,融会贯通哲学、天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多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多读一些著作,多理解这些著作里所折射出的睿智的思想光芒,这对人的音乐审美产生极大的帮助,会使人的音乐思维更加广阔深远。

五、总结

总之,充分认识钢琴艺术教育在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钢琴艺术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钢琴教育对人的德智体影响深远,可以使学生从谈吐举止到专业知识能力,从精神形象到创新热情等方面都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珠.钢琴基础课教学阶段性训练探讨[J].贵阳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3]郭晓葵.高校中钢琴课教学研究――提高非钢琴专业学生

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4).

[4]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

版社.1996.

[5]田元.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思维:音乐天地.2007.1

上一篇:浅谈音准仪在初学调律中的使用 下一篇:探议艺术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