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外伤性脾破裂修补探讨

时间:2022-10-11 11:06:38

【中图分类号】R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5 - 1805 - 02

【摘要】目的 探讨脾修补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经验。方法 采用0号可吸收缝线修补60例外伤性脾破裂。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痊愈,无再出血及二次手术,脾脏功能正常,无凶险感染、脾脓肿等。结论 遵循脾修补术的原则,用可吸收缝线修补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远期效果好。

【关键词】脾破裂;可吸收缝线脾修补术

本文通过2000年~2009年,对60例脾破裂病人选择可吸收缝线进行修补,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45岁,平均28.5岁,其中车祸伤30例、颊器打击伤10例、坠落伤5例、刀刺伤5例、挤压伤10例,本组58例闭合性腹外伤、2例开放性损伤,受伤距就诊时间25分钟~28小时,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18例上肢骨折4例,下肢骨折2例,无腹内其他脏器损伤。按照2009年我国制定的分级法,I级脾破裂10例、II级50例,均为术中所见,腹腔积血700~2400ml。

1.2 检查方法60例均行血常规、血淀粉酶、B超等检查及CT检查全部病例行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B超发现脾破裂56例,表现为被腹不完整连续性中断。脾实质内低回声区,所有病例B超均发现腹腔有液性暗区。出血量少时,仅表现为脾周脾肾间隙膀胱直肠陷凹少量积液,出血量少时则表现为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腹腔内积液较少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均可抽出不凝血。

1.3 治疗本组60例均行脾破裂修补术,对于术前已明确诊断者,采用左肋缘下切口,利用肝脏拉钩使脾脏充分暴露,利用控制出血,便于修补。对于诊断脾破裂尚存疑虑行正中切口探查者,术中探查时脾破裂,则迅速改为“人”形切口,同样利用肝脏拉钩,使脾脏充分暴露术中探时为I~II级脾脏破裂,非病理性脾控制出血后清除创口内积血块及破碎脾组织,用0号带针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修补脾破裂处。修补时进出计以距创缘1.0~1.5cm为宜,不能距创缘太近及太远。距创缘太近容易割伤,进针太远则出针距创缘太近,亦易行切割,进针深度超过底层,裂口内不放置任何物质,打结时松紧适度,以能止血为度,观察无出血后脾窝处放置引流管,便于术观察出血量。

1.4 结果60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腹腔引流管有陈旧性血性液体,量20~30ml/天,1~2天后无引流液流出,3~4天拨出腹腔引流管,本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再出血及二次手术、脓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复查B超、CT检查显示脾脏形态正常。

2 讨 论

随着对脾脏功能越来越多的认识,“保脾”的观点区逐步形成,因为脾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同时参与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功能,特别是其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对维持人的健康有着重大价值。特别是青壮年患者,其保脾的意义更大。但是由于脾脏比较娇嫩,组织脆弱,血供丰富,止血困难,多数医生,多种原因不愿行脾脏修补术,而行脾切除术,本文认为只要掌握几点,脾修补术是可行的:(1)首先要确定脾修补的条件,若术中发现脾脏破裂为I~II级,无空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多脏器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2)充分显露脾脏,良好的显露是脾脏修补的主要条件,由于脾脏比较娇嫩,而且破裂处多有出血,这就要求操作轻柔、到位,显露良好,才有利益控制出血,便于缝合、打结。(3)缝合修补材料的选择、缝合材料是外科医生头痛问题,由于脾脏组织脆弱,血供丰富,缝合修补时针、线选择不当,致使操作不便,修补时容易出血,切割组织,达不到修补的目的,甚至只能放弃修补,只能行脾切除。选用0号带针可吸收缝线进行修补,由于该材料具有极佳穿刺性能与韧性,针体顺滑,缝合线体柔软清爽,缝合过程中对组织损伤小,拖电力低,打结方便、牢固,操作便利,0号线粗细适中,不易对脾组织形成切割,而且该材料植入组织15天后才开始被吸收,30天后才大量被吸收,能达到组织修复、愈合的目的采用该材料修补60例,术后均未出现再破裂、感染、脓肿等并发症达到预期目的。(4)缝合方式的选择。应距脾裂口创缘1.0~1.5cm进出针,间断缝合,深度超过裂口基底部0.5cm左右,裂口内不必填入任何物质,这样才有利益组织修复、愈合;打结时松紧适度,以能止血不切割为度。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只要手术技术力量强,术野暴露充分,选择合适修补材料,比较脾除术,脾修补并不增加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只要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脏第二”,明确手术修补适应症,脾修补术安全、可行的,远期效果好。

脾修补术后护理:对脾修补术后患者,应严密观察,术后绝对卧床休息72小时以上,观察体温、脉搏及腹腔引流管情况,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3~5天后床上活动,1周后下床轻微活动,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咳嗽等增加术后再出血的诱因。

脾外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病之一,对青壮年及儿童患者,如能在保命的基础上,再保住脾脏,无疑对患者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瑞芬太尼\异丙酚抑制腹腔镜手术气腹反应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