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流光溢彩的小人国

时间:2022-10-11 11:05:05

踏入幼教事业的大门已有十六个春秋,褪去了面对3岁稚童时慌乱无措的稚嫩,应该已积累了不少教育经验。但是,身处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世界,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我面对那一个个如流泉般纯净的小人儿,听到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与想法,仍不能应对自如,自叹愚笨!

随着教育经验的愈加丰富,愈发地感觉这些让我们觉得不谙世事的小人一点儿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般懵懂。他们看待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处理外界关系有自己特有的办法,看待外界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视点。他们世界的复杂与丰富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能力与潜力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那么,面对他们,我们成人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也就是说,什么是好的教育呢?

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一个孩子,输不起。”在非常重视教育的今天,孩子们是否受益多多呢?现实情况是,家长的溺爱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今天的孩子们身体和心理方面越来越羸弱。幼儿园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家孩子不吃青菜,照顾我们点儿啊。”“老师,我家孩子刚刚跌了一跤,今天不要让他户外活动了。”更有甚者:“老师,我家孩子总是怕风,请……”我无语。

试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常常把教育作为重要事情来对待吗?我想,在农村长大的都没有。当时,我们父母的生活重心是辛苦种地干活、勤俭持家、和睦邻里。他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用行动表示爱及言传身教。我们的勤俭节约、待人亲和、勇敢坚强、敢于承担……皆源自我们的父辈。回想起来,没上过几天学的他们从没有对我说过生活的大道理,他们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生活即教育”,说来说去我们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提出这教育思想的时代。

我想,回归自然、尊重本性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

回归自然、尊重本性,体现在孩子们自由自发的活动中。同伴间自由的交往,不论是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还是男孩和女孩间交往,都是自由的、自然的、没有外界干扰的。孩子们畅游在天地之间,没有成人过多的提醒介入等外界干扰。他们在游戏、打架、辩论等自由自发的活动中,学会了交往的技巧,感受到合作分享的力量与快乐,并能把从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

有时候“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

尊重本性的另一种体现——因材施教,让孩子们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人的介入,适时、适度是关键。

孩子是一棵棵待长大的小苗,作为教育人的我们要做新时代的修理工,不仅要及时给每棵小苗浇水、施肥,掌握它们需要多少肥料,多了少了都会阻碍小苗的成长。更要知道分辨哪棵是小树苗,哪些是小花苗,哪些是小草苗。懂得不同的小苗儿需要的水量和肥料浓度皆不一样。修修剪剪甚至用绳索捆绑,能让每棵小树苗都笔直地成长,但用同样的办法对待小花苗、小草苗得到的结果将会让花儿萎缩、草儿柔弱。我们也不能试图让教育修理工把所有小苗都培养成挺拔的大树,如果那样,只是面对清一色的绿树我们生活的色彩会多么单一。毕竟我们的生活不仅仅需要参天的大树支撑,同样也需要含苞的花儿、含羞的小草来点缀。我们争取让大树更有力挺拔,让花儿更鲜艳张扬,让草儿随风摇曳,一切生命都生机盎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成人描绘什么颜色上面便会有什么作品”的理念。我觉得,每个孩子更是像一张画纸,遗传基因的作用,使这些画纸底色迥异质地不同。在环境、教育等外界刺激的画笔描绘下,描绘出的作品从形式、内容等大方向,到线条粗细、色调冷暖等细微点,无一相同,风格各异,他们精彩纷呈、五彩缤纷。

什么时候我们能看清那个流光溢彩小人国啊!

上一篇:承德“伴月池” 下一篇:中班美术活小鱼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