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主义精神时代

时间:2022-10-11 11:02:32

专业主义精神时代

行政职务的空间是有限的,你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被长期封在一个“涨停板”上;专业化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你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专业化素质永远都能帮你找到新的饭碗。

扫地也能扫出名堂,小庙里也能成就大事。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建筑在其他人类成员的协助,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之上。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有的时候需要对一些项目说不,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经说过:“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专业主义精神时代,社会更急需大批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人士。

小铅笔的家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弗里德里曼曾经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叫“小铅笔的家谱”。一支小铅笔异想天开地开始讲它的故事: 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怎么造出来的。”

首先制造铅笔的木材来自一棵树,一棵长在北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的笔直的雪松。工人们把它砍倒,运到站台的过程中需要锯、卡车、绳子……无数工具。这些工具的制造过程涉及许多人和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先采矿、炼钢,然后才能制造出锯子、斧子和发动机;先得有人种麻,然后经过各道工序的加工,才制造出了又粗又结实的绳索;伐木场里要有床铺和食堂……单单伐木工人喝的一杯咖啡里面,就不知包含有多少人的劳动。接着,木料被运进木材加工厂,在那里圆木被制成板条,然后板条被从加利福尼亚州运到威尔克斯巴勒,最后在那里做成这支讲故事的铅笔。但这还只是铅笔的外皮,铅笔的铅心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铅,而是从锡兰开采出来的石墨经过许多复杂的加工而成。

铅笔谈到自己头上的那一圈金属是黄铜时说:“请想想看所有那些开采锌矿和铜矿的人吧,想想看所有那些运用自己的技术把这些自然的产物做成闪亮铜片的人吧。”

那个被我们称做擦子的东西在铅笔制造业上叫“笔擦”。人们一般都以为那是橡皮做的。实际上橡皮只用于结合的目的,真正起擦除作用的物质实际上叫做“硫化油膏”,这东西看起来像橡皮,其实是用荷属东印度群岛(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产的菜子油和硫氯化物化合反应制成的。

讲完所有这些之后,小铅笔最后问道:有哪个愿意出来反驳我上面说过的那句话: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怎样制造我吧?”

这个故事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专业化分工在人类生产和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使人类可以创造出阿波罗登月、 神五升空这样的奇迹,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分工,一个人穷其一生,连一支小铅笔也不可能制造出来。

成千上万参与制造铅笔的人,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铅笔而去干这一行。他们中间甚至有人从未见过铅笔,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的人们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讲不同的语言,信奉不同的宗教,甚至也许彼此憎恶……但是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工作,最终生产出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亚当斯密在两百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在专业分工链条中的任何一个角色看起来毫不起眼,容易被人忘记,但正是他们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专业性工作才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小铅笔。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所言: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专业化与职业化

人类越是进步,分工就越是精细,专业化程度也越高。随着工业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专业主义精神成为时代主流。专业化与职业化虽然已成人们嘴边的时髦口头禅,但就像其他风行一时的管理用语一样,人们习惯处于对新名词一知半解的程度。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表现形式才算达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要求?

专业化就是通过劳动分工,将类型相近的工作统一由具备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才来完成的过程。普通的非专业性群体经过培训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性职业从业者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那么专业性人才就完成了向职业化的转换。一大批专业化、职业化人才的出现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的“专才”首先必须是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并不等同于职业化,一个人如果仅仅具备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只能称之为专业化人才,而只有当他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并将该职业作为长期的追求时,才能称之为职业化“专才”。

一个组织要想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一大批职业化的“专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1800多种职业,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社会化大分工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更多的专而精的人才,要求这些人才对专业钻得深钻得透,而非蜻蜓点水式的“万金油”。受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职业化教育滞后的影响,一方面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特别缺乏技术工人之类的专才。只有当一批批立志于所从事行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员工不断涌现时,一个组织的竞争战略才能够找到实实在在的支撑。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树立自己岗位的专业品牌,每一个部门都能树立部门的专业品牌,就能缔造出一个组织的专业形象。

专业主义精神

专业主义精神,首先意味着超越世俗和功利的价值和信念。专业,对一个专业工作者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从业者有需要有一种为之献身的勇气和决心,这表现在对工作的极其热爱和投入,把工作视为天职。

专业主义精神是一种专注、敬业的精神。对于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人来说,专业精神就意味着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在当今生存和竞争压力日趋加重的形势下,要怎样胜出?只有专业精神才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并不是天才,但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扫地也能扫出名堂,小庙里也能成就大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人才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进入一个好单位并不一定能保证一辈子的饭碗,但专业化素质却能帮你永远找到新的饭碗。什么样的组织最具“人性化”?一个组织能提供给你专业化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你在行业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就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也是“人性化”在市场经济中的新注解。

专业主义精神是一种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行政职务的空间是有限的,你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被长期封在一个“涨停板”上;专业化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你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地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产品开发专家。超越一般的专业水准,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

专业主义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的力量并非每一个个人的简单叠加。分工的细化使得行业之间的的差异越来越大,所谓隔行如隔山,人与人之间需要分享、相互依存,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工作,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我国专业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雷锋说:“机器由许许多多的螺丝钉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巨大的工作能”。

专业主义精神时代,是一个重视专业人才、展示专业人才聪明才智的时代,是一个饱含憧憬、梦想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创造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选择与可能。

(本文节选自《读者》杂志转载)

上一篇:流程项目中的风险防范与调动相关业务人员的积...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煤炭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