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11 11:02:30

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分析

摘要:建筑的测量是贯穿于施工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量复杂且要求严格,测量的精确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内容及目的和要求,并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控制

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先导工序,要保证建筑的垂直度、几何形状、截面尺寸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需要建立较高精度的、要求形状各异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控制红线及设计提供的控制坐标及水准点,作为工程垂直度、轴线及高程的首级控制网,再由首级控制网点在施工现场布设次级控制点,作为建筑物施工放样校核检验的依据。

1施工测量特点

随着现代化建筑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对施工测量的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精度进行控制,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影响因素除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外,还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测量累计误差较大。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以致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采用GPS、全站仪、经纬仪等多种设备按三角网、导线网等形式实施平面控制测量。观测要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一般是距离丈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10000,测角误差不超过10分。

施工放样的任务,除了通过建筑物的定位放线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控制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大小外,还要通过高程的测设来控制建筑物各个部件的标高。

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场地各部分高程的统一和精度要求以及高程测设的便利,在开工之前需要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

观测仪器可以选择水准仪,按水准仪测量法实施,也可以利用全站仪用三角高程实施。

2施工控制测量

2.1施工控制网特点

与勘测设计阶段的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以下特点:控制点的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使用频繁、受施工干扰多。这就要求控制点的位置应分布恰当和稳定,使用方便,并能保证在施工期间桩点不被破坏。因此,控制点的选择、测定及桩点的保护等项工作,应与施工方案、现场布置统一考虑确定;在施工控制测量中,局部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往往比整体控制网的精度高。如有些重要厂房的矩形控制网,精度常高于整个工业场地的建筑方格网及其他形式的控制网。在一些重要设备安装时,也往往要建立高精度的专门施工控制网。因此,大范围的控制网只是给局部控制网传递一个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方位角,而局部控制网则布置成自由网的形式。

2.2施工控制网的形式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前者采用三角网、导线网、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等;后者则采用水准网。

选择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测量或边角测量方法建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如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场地;或建筑物的布置不很规则时,则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面平坦而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常布置一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而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总之,施工控制网的形式应与设计总平面团的布局相一致。

采用三角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常布设成两级。一级为基本网,以控制整个场地为主,可按《城市测量规范》的一级或二级小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建立。另一级是放样网,它直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及细部位置。它是在基本网的基础上用交会法或其它方法加密的。当厂区面积较小时,可采用二级小三角网一次布设。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也常布设成两级,一级为首级控制,多布设成环状,可按城市一级或二级导线的要求建立。另一级为加密导线,用以测量局部建筑物,可按城市二级或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建立。以下着重介绍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方法。

2.3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场地中央测设一条长轴线和若干条与其垂直的短轴线,在轴线上布设所需要的点位。由于各轴线之间不一定组成闭合图形,所以是一种不甚严密的施工控制。它适用于总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建筑基线的布设,是根据建筑物的分类、场地地形等因素确定的。常用的形式有“一”字型、“L”型、“十”字型和“T”型。建筑基线的布置要求是:建筑基线的布置要求是: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厂区中心,中央通道的边沿上,其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点(即主轴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查点位有无变动;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破坏的地方。为了能长期保存,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我单位负责对某高度48m建筑进行了施工测量,其建筑面积约为22159m2,其外形呈“一”字形,建筑物基底标高为-14.9m。

3.2施工准备

首先对该建筑施工图尺寸、各结构和楼层内部关系进行熟悉和审核;结合施工总图对建筑物现场及其周围进行勘察,对建筑物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进行标注。测量仪器包括:光学经纬仪(DJ2)一台带弯管目镜;自动安平水准仪(DS1)一台;50m钢卷尺3个。所以仪器均经检定合格,从而确保了最终测量数据的准确;配备2~3专业测量人员与1名验线员。

3.3建筑物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在地面上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即根据设计条件,将建筑物外廓的各轴线交点测设到地面上。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定位的主轴线桩,详细测设其它各轴线交点的位置,并用木桩(桩上钉小钉)标定出来,称为中心桩。并据此按基础宽和放坡宽用白灰线撒出基槽边界线。轴线控制桩点按流水段的划分设置:A轴与西侧原有建筑物A轴重合。经纬仪观测采用正倒镜取中定点,水准仪测量采用往返闭合测量方法,误差小于等于1.5mm。距离丈量采用同一把钢尺往返丈量一次,拉力为50N丈量结果当中应加入尺寸、温度、拉力、倾斜等改正数。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后,验线员进行复核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

3.4基础施工测量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设计要求,配合施工进度,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以保证工程按图施工。由于建筑物类型不同,其放样方法和精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测量和墙体施工测量、轴线投测与高程传递等。由于本工程基底标高为-14.9m,无法用塔尺抄测故采用悬挂钢尺法进行传递,在基坑侧壁钉设标高控制桩,间距3m~5m,并以此做为清底、垫层、筏板等施工的控制依据,其高程传递允许误差为±10mm;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经纬仪(DJ2)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3mm;地下室高程控制。在墙、柱合模后,架水准仪(DS1)于自然地面上(或临时平台上),后视临时高程控制点,返出该层+50线读数,抄测在墙、柱主筋上,用红漆做标记,做为打混凝土找平用的依据。顶板模板铺完后,再对模板的平整度进行抄测,跨度大的梁、板中间应起拱。

3.5主体施工测量

基础墙砌筑到防潮层以后,可根据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中线钉,用经纬仪或拉细线,把这一层楼房的墙中线和边线投测到防潮层上,并弹出墨线,检查外墙轴线交角是否等于90°;符合要求后,把墙轴线延伸到基础墙的侧面上画出标志,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每层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后,常在各层墙面上测设出 +0.50m的标高线(俗称50线),作为掌握楼面抹灰及室内装修的标高依据。墙体砌筑到二层以上时,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通常把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同时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外墙基础立面上画出标志。首层柱拆模后将各轴线弹在柱身上,逐层向上投测,起始点始终以首层轴线为后视,柱身轴线弹至顶层;以首层柱身+50cm线向上排尺,依次得出各层标高,每流水段不少于2个楼层高程点;楼梯测量放线。

3.6装饰施工测量

建筑装饰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定装饰施工区域标高,所以传递标高是主要工作;将结构施工的轴线引测到结构外侧,做好标记,施工时弹出墨线,作为外装修的控制依据;在结构内部每个房间内的地面上、顶棚上及四面墙上弹出“+”线,作为内装修的轴线控制线。外墙面装饰测量主要依据结构柱上轴线按设计图纸尺寸,分出窗两侧控制线及外墙分格控制线。依据首层外±50mm分出窗口上下控制线。允许误差为±3mm。建筑四大角吊铅垂钢丝用以控制大角及墙面垂直,平整度。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是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测绘活动,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施工测量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具体工程需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体系,并有效控制其测量质量,以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上一篇:探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设计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