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时间:2022-08-12 08:24:24

培育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先要让学生感知自己所得到的关爱与呵护都是别人给予的“恩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然后把这种感恩意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报恩行动,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里,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个个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现代教育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过分的呵护与关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目空一切,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地挥霍着别人给予的一切,养成了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坏习惯。他们只懂索取,不懂奉献;只懂受惠,不懂感恩;只懂被爱,不懂关爱别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自私和冷漠。

独生子女是“抱大的一代”,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冷漠的一代”。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先让他们“知恩”,因为只有“知恩”才会懂得“报恩”,进而懂得“施恩”于人。

一、 角色转换,实践体验,让学生“知恩”、“报恩”

教育学生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的或多或少的关爱与呵护都是“恩情”,应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要学生做出报大恩大德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回报。

1.“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先要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让学生懂得是父母赐予自己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抚养成人。让学生回想并学做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体验父母付出的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做饭等平常的事。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的话,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让父母舒心;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父母省心;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让父母开心。这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孝敬自己的父母。

2.教育学生感恩教师

老师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领路人,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换来的只是那和粉笔一样颜色的双鬓。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教育学生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教育学生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纪律,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爱老师,爱学校。

3.教育学生感恩身边人的帮助之恩

学生身边的人有很多,如同学、亲戚、朋友,等等。教育学生懂得是亲戚朋友在或多或少地帮助着自己;同学与自己为伴,同学习同进步;即使是陌生人也好,也是在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服务,也是值得感谢的。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学会礼貌待人,学会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4.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从民族文化中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让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豪。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关怀,给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5.教育学生感恩大自然

教育学生懂得是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就应该爱护大自然,怀着感恩的心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甚至是破坏。

二、 感恩教育要坚持不懈,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在懂得“报恩”的同时懂得“施恩”于人

1.学校要营造感恩的氛围,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召开主题班会,听、唱感恩歌曲,听、讲感恩故事等教育活动来宣传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实施的步骤,努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气氛,让感恩由情感变成学生自觉的“报恩”的行为,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2.在感恩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培养他们乐善好施的良好品格

教育学生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享受帮助别人的乐趣,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乐于“施恩”于人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人和人性的高贵之所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感恩小苗一定会长成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二中学 )

责编/齐鲁青

上一篇:科学诵读方能点亮语文课堂 下一篇:垞电公司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