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价值几何?

时间:2022-10-11 09:35:19

《感动中国》价值几何?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我被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这个已经考上公费研究生的小伙子放弃了锦绣前程,毅然“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央视感动中国颁奖词。

徐本禹!你感动中国,当你泪流满面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我坐在屏幕前同样泪流满面……这是一位网友帖子中的原话,也是我当时的情景写照。在新华网上,我看到不少网友表示愿尽微薄之力出资帮助大山中的孩子,我同样为他们的义举深深感动。尽管徐本禹们只能改变这个世界极小的部分,但只要是肯尽力的人,都值得钦佩敬重。

《感动中国》确实感动了国人。但我不能不说,如果大家仅限于一时的感动,仅仅满足于解决猫场镇狗吊岩村学校及周围农村儿童失学问题,其价值又有几何?事实上,由于媒体关注,政府和徐本禹们的努力,当地学校困难正在得到解决,新校舍即将开工。

重要问题是建国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央视镜头聚焦之外,类似狗吊岩村的学校何止千万?日本国能在一百多年前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教育权利为什么至今不能落实?!我国税收多年来都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官衙已经成为城市最显赫的风景,新款官车与日俱增,为什么政府却拿不出义务教育经费?!有消息说,全国有86个城市把发展目标锁定在“建设国际大都市”上,难道“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

感动固然能唤醒良知,但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往往会令这种感动在瞬间殒灭。徐本禹在演播现场泪流满面地说,山村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想看看北京的平房,想到北京住一住平房。我无法想像那些现场流泪的观众,在晚会结束后如何看待金光灿灿的国家大剧院;我无法揣摩,当他们看到高档消费场所门前泊满公车时是什么心情;我更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心理平衡,无怨无悔地把捐款寄给失学儿童。

了解国情的人都清楚,与其感动十亿人,不如感动决策者。在徐本禹任教的大水乡,辍学儿童随处可见。并不是当地人不重视教育,而实实在在是因为太穷了,很多家庭无法承担每年140元的学杂费。大石小学是村办小学,属于“体制外”学校,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每月工资110元,而且常常拿不到手。

如果早先能感动决策者,政府若拿出建设国家大剧院的近40亿元为贫困地区办学校,几百万儿童早就破涕为笑了。如果能从每年三千多亿公车消费、两千多亿公款吃喝中节省百分之一,用于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其职业定会成为就业热门。作家梅洁在反映宁夏贫困地区失学状况的报告文学中说,只要免除课本费,绝大部分儿童就可重返校园。然而笔者以及无数人为重复使用课本整整呼吁了十年,直到今天依然杳无音信……我清楚,这等好事只是我以及说话不算数的众人一厢情愿的白日梦,所以我要问:《感动中国》价值几何?

在中国,想感动决策者谈何容易,而等待永远是未知数。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感动之余多一点思考和行动。不仅给更困难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比如对当权者不遵宪守法提出批评;对官员滥花公款提出有效的监督办法;促使人大更好地履行监督政府职责。如果能进一步则更有意义:督促人大代表站出来为民众说话,假如现任人大代表不合格,即考虑以后选出有胆有识者担任人大代表,在下一届人大代表选举前做好准备,联合更多选民推荐自己满意的人大代表……

通过《感动中国》,亿万国人如果有了更多思考乃至更积极的实践,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希望。反之,《感动中国》就会变成一场“感动秀”,媒体视线之外的贫苦学生还会象徐本禹到来前一样,周而复始地抄袭过去的日子。公众在擦干眼泪之后,很容易逃避“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苟且并麻木地面对新的一天……

上一篇:马路橛子的内心独白 下一篇:我发现了一个找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