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企改革滞后困境

时间:2022-10-11 09:25:39

走出国企改革滞后困境

在能够体现贵州省整体企业水平的2013年 “百强企业”榜单中,国企数量接近三分之二,其中16家实力最强、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均属国企(详见本期当代视线栏目“百亿榜单”专题)。不可否认,国企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发达省区相比,贵州百亿级国企实力悬殊相当大,而且从地区经济活力长久持续角度看,民企实力大大偏弱值得高度重视。

我们应敢于承认,这种现状更多是由体制弊端阻碍企业健康发展所致。需要不断强调和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国企改革力度不大,是贵州企业实力欠缺与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素。据2012年贵州省改革工作会议作出的判断,“目前,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改革总体上还不到位。”从现实情况看,要走出国企改革严重滞后困境,贵州还需要拿出更大魄力与更强使命感。

贵州国企改革同样面临着外界讨论热烈的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发展体制如何更合理,国企经营管理如何更完善、效率如何更高等。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企改革已曲折进行近30年,取得不小成效。但总体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预设目标还未达到。

不可否认,我国国企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缺乏符合效率原则的最佳经营方式,低成本获得资源但实际回报率较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企传统治理模式,政企不分痼疾难除,监督机制孱弱乏力,少数高管腐败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

不仅如此,在“有进有退”问题上,存在国企扩张趋势越来越强而合理退出迹象微弱现象,国有经济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从而释放更广阔市场空间的“战略性调整”思路未得到很好落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的发展重点应该在公共事务领域并致力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但就目下看,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都有国企身影,实在难逃“与民争利”的嫌疑。

而今,国有经济对电力电网、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九大领域保持“较强控制力”。从贵州16家国有百亿企业的产业分布里,也能看出其中端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课题研究称,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国有经济“产业清单”过多,有些完全可以放开竞争。因此,打破人为设置的产业障碍,尊重市场竞争规则,构建公平发展环境,也是国企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使国有经济部门健康发展的基本遵循,从宏观层面讲,是限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慎用带有偏向性的产业和行政手段;从企业治理层面看,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治理结构规范化是国企改革主要方向,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董事会成员的市场经验必须足够丰富、对企业关键战略的决策必须足够理性。

收缩行政力量,改变国有经济“一家独大”或“一股独大”格局,让更多经济形式实现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对贵州来说,经济活力相对不足,因此,改革开放力度有待加大,各种所有制经济还需协调与平衡,资源组合与分配应该更多顾及比国有经济更有效率的民营经济。毫无疑问,如此改革需要极大政策智慧与执行决心。

权力渗入市场的程度太深,形成强大且难以攻破的特殊利益壁垒,是国企改革推进艰难的关键原因。国企改革始终是经济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事务繁杂,牵涉面广,但绝不能知难而避。而今,改革“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这也是国企改革路途不平的生动写照,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中央决心至此,我们期待贵州乃至全国出现更富成效的国企改革局面。(执笔:岳 振 责任编辑/喻 丹)

上一篇:让爱的暖流传出去 下一篇:“金点子”聚智慧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