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刘景云先生

时间:2022-10-11 09:21:23

刘景云,河北独流北肖楼村人氏,生于1906年,系“神力通天教主、常胜将军”刘玉春之嫡孙。其6岁从祖父刘玉春操练合一通背门技艺,尽得艺业。一因儿子早殁,刘玉春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孙子刘景云身上,将毕生之绝技全部传授给他,人们所说的单传绝技之人指的就是刘景云,并非其他任何人。既然是单传,则必须有堪称绝技的功法,否则是讹传,说怀有绝技但无人见到或无传人,只能算作传说或亦为讹传。

刘景云的单传绝技之一即“血通大功”。此功法练成后,两臂奇硬、臂力奇大,亦出现“通背丹”。绝技之二即“合一通背拳之步法、拳法”,即激、绞、笃、趾、连环步和二十四势招法。绝技之三即“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

一、感谢刘景云先生传下绝技“血通大功”

中年的刘景云艺成后和王子坤、庄连芳等在天津做小生意,并教授他们练拳,亲如兄弟,互通有无,吃喝不分。一日,王子坤打扫卫生时发现刘景云的被子每天都卷起,打开一看,有两件东西从未见过,一是嵌有五空、五指可插入的铁球,二是一根短棍。看后百思不得其解,再三追问刘其为何物,由于刘景云还不懂“藏艺”,再加上平日与王亲如手足,实在无法隐瞒,将这些东西如何配合操练“血通大功”以及练功方法单传给了王子坤,从此再无传人。王子坤在天津定居后,传张金镛之三子张玉海,经张玉海传静海王口陈树祯,笔者有幸于2007年去王口拜会陈先生,哥俩一见如故,得陈先生真传。

民国时期,刘景云先生受张之江聘请到南京中央国术馆担任副教授。当时馆内只有两个副教授,一是副馆长李景林,再是刘景云先生。

某日,杨宝兴和郭长生到刘景云住处,郭说:“景云,听说你两臂奇硬,不怕打,我试试。”刘景云伸出一臂,说:“随便你打!”郭两拳紧握,猛击一下,如打铁石一般,再用力击打,刘顺势臂往下沉,砸得郭拳疼痛难忍,郭跟杨宝兴说:“快走,赶紧拿药洗!”这时手已出现红紫,可见此功法杀伤力有多大。

二、拜谢刘景云先生传下绝技:“合一通背拳”及“步法”

民国时期,刘景云担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副教授后,馆内武林高手云集,刘景云初到,又是副教授之高位,虽然是刘玉春单传之嫡孙,技艺如何,大家都在观望,此时的刘景云只有表现绝技才能服人。某日,刘景云演练合一通背拳,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只见其行步如飞,步法变化无穷,拳法疾速、力度丰满、两臂生风、拳带响声,看者眼花缭乱,大开眼界,都没见过如此功法。国术馆合一通背传人高玉清、郭建伟对刘景云的功法叹为观止。因为他两人练的是合一通背架子,跟刘的拳法无法相比,先师郭建伟遂向刘景云学艺,习得“通背拳法”及“步法”。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郭建伟凭借先进的拳法和步法,以轻量级挑战中量级并荣获全国散打第一名,张之江将军赠“龙泉宝剑”一口,上刻“张之江亲赠”。目前,习练合一通背拳者中,真正清楚合一通背拳的拳法和步法的仍是凤毛麟角,合一通背网展示了合一通背拳的真实面貌。

三、永远感激刘景云先生真传绝技“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

双手刀正史记载,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5年),刘云峰得日本正传双手刀法。传说中的日本刀法是由中国传人的,史料暂无记载。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新都程冲猷请教刘云峰,程颇尽壶奥,此刀有势有法而无名,程依势取像、撰其名、法其势,著成“单刀法选”。明清之际的武术家、著名作家吴殳从项元池得授此刀法,当时,有人欲剽窃双手刀改称陌刀、长刀等,吴遂作《双刀法》、《双刀歌》以记其事,由此纪实双手刀无其他名称,为中华武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最初无刀法,后增进日本刀法,在《武备志》称“辛酉刀法”,主要是倭刀。倭刀和双手刀法不同,双手刀比倭刀长,刀法比倭刀骁勇、凶狠、多变,步法比倭刀快捷、灵活。

清末河北连镇杨氏在奉天学得此刀法,传桑园谢晋分(字玉堂,人称“谢大爷”)。河北独流刘玉春船运路经桑园,访“谢大爷”,“刘大枪”对谢双手刀,交锋中刘屡战屡败,遂叩头认师,学得双手刀法――连环十六刀。刘又用通背拳之步法使双手刀法更加完美,堪称绝技之一,从不外传,单传嫡孙刘景云。民国时期,在南京中央国术馆的郭建伟从刘景云习得此刀法。自古双手刀法只一趟,即《双刀法》(藏书于国家图书馆),是一套路。连环十六刀是不轻易外传的,如今商业炒作的其他刀法、势法是沽名钓誉、追求名利的产物,非传统传承之术,而是自编之骗术也。又说双手刀上八趟、下八趟,共十六趟,其实不妥。为挖掘武术遗产,证实连环十六刀之刀法古朴先进、骁勇多变、步法快捷灵活等,不久将刀法原貌展现给广大武术爱好者,以正视听、正本清源,也是对刘景云先生的谢慰吧!

总之,深切缅怀景云先生,拜谢其传授合一通背门之秘不外传的三大绝技,为合一通背门留下了宝贵的武学精髓,留下了真传和讹传的识别法宝,永远拜谢合一通背门一代明师刘景云!

上一篇:李氏形意太极拳内功研究 下一篇:虎鹤双形拳对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