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房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11 09:08:47

原厂房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技术

[摘 要]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在工业厂房、大型仓库、广场道路等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对地面承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地面平整度、光泽度、地面裂缝及美观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就要求施工之前做好策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文章就将从这方面分析厂房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技术。

[关键词]混凝土地面;硬化技术;施工工艺;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528.5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70-02

1.原厂房地面起砂、不光洁的原因分析

1.1起砂原因

(1)水泥强度等级低或使用安定性不合格、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

(2)砂的粒径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变大造成强度降低。砂的含泥量过大,影响水泥和砂子的粘结力,产生起砂现象。

(3)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小,水泥用量较多,砂浆比较干硬,施工操作困难,干缩大,易产生裂缝。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则砂浆强度降低造成面层不耐磨,产生起砂现象。

(4)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砂浆收缩时水分过多处易出现起砂现象。

(5)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晚。压光时间过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开始,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降低水泥砂浆面层强度;压光时间过晚,水泥砂浆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不易消除,强行压光易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降低面层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6)砂浆拌和后,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砂浆的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养护时间过早或过短,均会影响水泥砂浆的强度,导致表面起砂。

(7)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时,砂浆因受冻造成表面强度降低、空隙率变大,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强度严重降低,经人走动就会起砂。

1.2地面空鼓

(1)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存在异物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

(2)施工时基层表面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因水泥砂浆失水过快使得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不能充分进行,面层强度降低,与基层结合不牢。

(3)施工时基层表面有积水,铺设砂浆后,积水处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大,影响面层与基层间的粘结。

(4)面层水泥砂浆铺设前,涂刷水泥浆结合层若采用扫浆的方法,易出现撒灰不匀、扫不匀或漏扫情况,同时水泥浆稠度不易控制,影响粘结效果;若刷浆过早,铺设面层时水泥浆层已风干硬化,不但没有结合力,反而起了隔离作用。

(5)门口处砖层过高或浇水湿润不够,使面层水泥砂浆过薄干燥过快,造成局部面层裂缝和空鼓。

1.3设计原因

作为车库、厂房车间、仓库等易磨损腐蚀区域的地面,即使再好的混凝土地面,均会受到碾压、腐蚀和劣化的作用,如车轮的碾压磨损、腐蚀介质和水的侵蚀(如除冰盐等),地面很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合理地设计保护面层(如金刚砂耐磨地坪、环氧地坪等),可以大大延长混凝土和水泥地面的使用寿命。

2.水泥地面起砂的预防措施

2.1材料控制

(1)使用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耐磨要求的地面、路面,最好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相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保水性较好、干缩性小、早期强度高的特点。禁止使用过期、受潮、劣质水泥,这样的水泥用于地面时,其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能都会下降,容易使地面出现起砂现象。

(2)控制拌合水用量。水灰比的大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显著,水灰比过大,随着水分的蒸发,水泥砂浆面层就会出现无数毛细孔,降低砂浆的密实性;同时,泌水现象使面层强度下降,从而出现起砂、脱壳的现象。

2.2施工控制

2.2.1压光时间

推荐使用铁抹压光。若压光过早,表面泌出的水分会影响砂浆的强度;若压光过迟,会扰动或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从而影响砂浆的强度,且面层的毛细孔也无法消除,容易出现起砂的现象。

2.2.2养护时间

养护的好坏对地面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养护时间宜在7d以上。若养护时间不够,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不断蒸发,会减缓甚至停止水泥砂浆的硬化,无法达到设计强度,从而出现脱皮、起砂的现象。

2.2.3冬季施工

预防水泥地面的早期受冻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混凝土受冻后,骨料四周的水泥浆膜所具备的粘结力会被破坏,大大地降低面层的强度,从而导致起砂。

2.3设计要求

耐磨地坪设计:对于工业厂房、车库、仓储等交通繁重的地面,应设计专门的耐磨地面,如金刚砂耐磨地坪、环氧耐磨地坪等,可确保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

2.4使用维护

(1)避免过早使用地面:在强度较低时过早使用,不仅会中断对地面的养护,影响强度的增长,而且面层也会遭到损伤和破坏。

(2)定期维护:实践证明很少的定期维护即可大大延长地面的使用寿命,如定期涂刷硬化剂或保护涂料,可显著减少起砂,防止侵蚀,避免表面剥落和进一步损坏。

3.施工技术

3.1地面起砂处理措施与技术

(1)在起砂上面涂刷一层墙锢(地锢)胶。这种胶上面写着叫界面剂然后再在上面刮一层很薄的水泥砂浆,甚至是水泥素灰层,厚度不超过1mm。

(2)在起砂地面上重新做一层水泥砂浆地面,厚度高于1cm。这样做虽然解决了起砂问题,但是会增加成本,所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

(3)用水泥自流平解决。在上面刷2~3次界面剂,然后做3mm左右的自流平。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可以缩短工期,又会在不影响层高落差的情况下降低施工厚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4)可以对起砂部位进行处理,例如用钢丝刷清理浮砂,再把清理后的地面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地面撒一层界面剂,可以选择108胶,为了增强108胶水泥腻子与面层粘结力可以用108胶与水混合使用。108胶水泥腻子应分层刮涂,每层刮涂约0.5mm厚为宜,一般应刮涂3~4遍,总厚度为2mm左右。当室内气温低于10℃时,108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施工时应提高室温,使其自然融化后再行配制,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108胶水泥腻子不宜在低温下施工。108胶掺入水泥浆后,有缓凝和降低强度的作用。试验证明,随着108胶掺量的增多,水泥浆的粘结力也增加,但强度则逐渐下降。108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

3.2地面空鼓处理措施与技术

(1)对于房间的边角部位,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0.1m2且无裂缝者,一般可不作修补。

(2)对于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以及空鼓面积大于0.1m2,或虽面积不大但有裂缝的部位,应局部返工。将空鼓位置全部切除,地面清理干净,做界面处理后重新打混凝土。处理时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形或圆形,并凿入结合良好处30~50mm,边缘修成斜坡形,底层表面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100mm范围内清理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道,然后用与面层相同材料的水泥砂浆修补。

(3)对于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全部凿去,并将底面凿毛后重新铺设新面层。

4.结语

本研究所探讨分析的工程地面施工工程量大、施工工期紧,且受到季节因素影响,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协调安排,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优质高效的机械投入,保证了地面施工质量,防止了地面裂缝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付玉平.建筑工程地面硬化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40-141.

[2]王宝申,朱晓锋.大面积一次成型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02):76-79.

[3]潘珍香,王丽娜,徐娟.A5硬化剂控制地面起砂的技术应用[J].安徽建筑,2010(06):191-192.

[4]陶建新.耐磨混凝土地面的应用与施工技术[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39-42.

上一篇: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浅谈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