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陶醉在兴趣中写作

时间:2022-10-11 09:07:34

让学生陶醉在兴趣中写作

摘 要: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其实很大程度上难在对写作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生活即作文,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观察、体验的生活;让学生贴贴、写写,既动脑又动手,增添乐趣;借偶发事件或者环境情况的突然变化,教师迅速抓住时机,及时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进行作文训练;将美术中的素描法引入学生写作的实践过程,培养观察力;“合作作文”,增强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生活;作文;素描

作文对许多中学生来说,确实很难。那师生如何通过努力让它可能变为不难呢?这就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下面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来谈谈。

一、生活即作文,写自己的生活

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以及题材、主题、人物等有些来自于生活。就学生作文的整个过程看,观察生活,获得感性材料,处理材料,产生情感;然后付诸于笔端,便形成文字。由此可见,最后语言表达的完成,就是学生的作文。即使离开观察生活而通过阅读获得感性材料,但最后总离不开生活的影子。但是,有时大家都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而有的学生却写出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可能是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不会观察,没有感悟,没有发现美。所以首先要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生活。在观察中要能发现美和丑,要有自己的感悟。

譬如,我们可以出这类题目:《的结构》《如何烧鱼》《如何把衣服洗干净》《我跟妈妈学种菜》等。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验生活,这样,他既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做事,又学会了写作。

其次,教孩子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发现美和丑。自然界中有美丽的花草,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美好的事情,当然也有丑的人和事。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去指导这些不会体验和感悟的学生,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里,难道就没有人值得你欣赏,就没有人让你讨厌?你为什么欣赏?又为什么讨厌?这就是你的感悟。你把这种体验感悟写出来,就是文章。如果你指导得法的话,你的孩子还能说不会写文章吗?

二、“贴图作文”,提高习作兴趣

“贴图作文”按贴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练习形式:一是完整剪贴,二是分散剪贴,三是组合剪贴。“贴图作文”是看图作文的扩展和延伸,其特点是把操作引进表达训练。让学生看看、想想、贴贴、写写,既动脑又动手,增添乐趣。这种作文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处于练习的最佳状态,比如,组合剪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将各种不同的画面进行拼凑组合,从而构成新的画面,然后把组合而成的新画面贴在作文本上,进行写作。像将小麦、玉米、大豆、田野和一幅农民的肖像画面组合在一起,命名为《我家的庄稼地》进行写作,就属于这一形式。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大胆的设想,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喜好,对不同的图画进行选择取舍,自由搭配,这样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

三、“素描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这一作文形式,是将美术中的素描法引入学生写作的实践过程,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而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由于它形式上的陌生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选举某些学生作为写作的“模特儿”,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小画家”,如此交往进行,学生兴趣盎然。在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后,在逐渐扩大其“素描”的范围:由班到校,由学校到社会;由单个的人到群体的人,由单一景物到众多景物的描绘。同时扩大其规模:由记叙的简单情节到复杂情节,由描写的单角度到多角度,由有内容的单一性到内容的丰富性。“素描作文”的最大优点,在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准确表达的写作能力。

四、“出新颖作文题”,激起兴趣

“新题作文”即在命题作文中引进好的题目。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问题,题目的好与坏、新与旧,直接影响学生作文兴趣。倘若题目陈旧,成人化、程式化,学生一接触题目就讨厌,写作情绪低落。如《记一件难忘的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这类文题不知写了多少遍,这个年级写了,下个年级又写,如此反反复复,都已经写“烂”了,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因此,命题切记呆板、落俗,力求新颖有趣、多样,具有启发性,具有感彩。如有学生在桌凳上乱刻乱画时,可命题为《小板凳,你疼吗》,发现有人做好事时,可命题为《雷锋还活着》,回忆童年生活时,可命题为《哦,童年的小遥车》等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生动有趣,由此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进而产生将文章写好的热切期望。

再譬如,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吃、穿、住都和过去不一样了。也可写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题目。如《我家新房子》《我的家乡美如画》《×××娶媳妇》等。这些题目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并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上一篇: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文明礼仪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