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时间:2022-10-11 08:38:16

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在很多师生的心里,文言文教学总是和艰难晦涩、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时空的阻隔、时代的变迁、语言的演变造成的。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值得认真去探讨的问题。

一、创设导语,激发兴趣

1.以文史知识为导语。文言文与我们生活的年代距离遥远,但当时的人物、发生的事对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在导入时从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作家方面的知识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文言文学习当中。在教学《六国论》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宋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散文家,他自比贾谊,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称他的文章‘精辩雄伟’,‘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他的文风雄健,与他的两个儿子合称‘三苏’。请问他是谁?”当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我趁势一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洵的《六国论》。”这样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地投入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以文章的标题为导语。标题是文言文内容、形式、主旨等信息的载体,是理解文言文比较重要的切入点。在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逍遥?如何理解逍遥?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李白在《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这深深地烙上了战国时期名家庄子思想的印迹。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看看在庄子的眼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二、注意诵读,感知情韵

文言文讲究韵律美,文言文教学要把诵读放在首位,借助反复吟咏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多读,理解文意。只有用心多读,才能明白文言文其中的意义和作者寄予的情感。我在教授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并没有用以前逐句对译的方法来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这千古名篇的韵律之美,体会王勃那种“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达观自律的精神。如果一味地肢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这散文名篇的美,更感受不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变换朗读语言,体会情感。上课时教师若能慷慨激昂、真情独白,能给学生欣赏朗诵的享受;在遇到难句时可以用方言来翻译,浅显易懂。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用粤语朗读,因为这首词里有很多入声字,粤语朗读更接近古人读书的语调,更能表现出女词人晚年孤苦凄凉的情感生活。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兴趣盎然,完全进入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3.多种朗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时,可配乐朗读,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枯燥乏味;也可以对照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差距,不断地反复读,真正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快慢,注意读得抑扬顿挫。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形成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学过的名篇印象深刻。

三、转变模式,提高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就要转变教学模式。合作课堂是一种高效的课堂,这种课堂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各小组,各小组既分工又合作。

1.课前小组合作。这种活动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各组以后,学生集体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思考、讨论、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如在预习《六国论》时,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认真预习课文内容,整理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等,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2.课中小组合作。在教学《六国论》时,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有哪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句式没有点到或讲到的,先由本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要及时在课堂上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3.课后小组合作。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布置小组成员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思考学完了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组员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共同进步,以一人或几个人带动多数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比如学习完《六国论》,还有哪些重点的实词、虚词没有落实好,哪几句的翻译没有掌握好,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课后互相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行之有效地指导他们合作学习。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现代诗歌阅读与赏析 下一篇:高中朗读对阅读理解有效影响研究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