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1 08:11:25

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摘 要 伴随我国高校体制的越来越健全,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思考的问题,在我国诸多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普遍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成为高校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以及实际工作者所面临完善的现实问题。本案就高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展开分析,进而对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规律进行探述。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我国是一个重视高校教育的国家,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一直以积极的方式探讨着加强高校教育的方式,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工作建设的有效性相对较弱。这在当今社会经济文明进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要经过积极的探索,以寻求新的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理论内涵简述

有效性是指人类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特性。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是:在思政教育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完成和满足大学生成长所必要的条件需求,以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程度的有效窥探。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同度上,并包括高校学生在接受这一思想后,对于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立场和观点及方法具体运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独特内涵可以总结为:是为了令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建设信念,并在建设的过程中,赋予其正确的社会理想及优良职业道德,令其具备责任的意识和事业观念,遵纪守法,塑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晰意识。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是其政治生命力的完美体现,是衡量其思政工作成功的最终标准,更是对其加强及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时期正处于一个经济的过渡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过于现实的物质事物出现,比如酒吧KTV等一些大型的娱乐场所,相对于这些场所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学生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健全完善的人生价值观,频繁的出入这类场所会使其造成思想过早的蒙上一层物质意识,而在这个年龄其自制力的薄弱,就极可能会导致其道德价值取向及思想评判,出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根据湖南衡阳一所高校的调查问卷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有60%想要过早的离开校园,理由据多是因为感觉校园生活太无聊学不到专业知识,没有社会有意思。就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教育出现如下问题:

1.首先是学生大部分感觉社会比学校要有吸引力,那么这所高校的政治教育就极其薄弱,在课程的任教中其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没有做到位,众所周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有两门课程,一门是马列思想,一本是思想概论,诸多教师大都是在教育授课中照本宣科,没有将毛概和马列思想的精华传递到学生中去,学生没有接受,便没有有效性之说。因此造成了学生管理和教育上难以形成综合的效应,因此这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需改进之处。

2.其次在学生的思想中,感觉社会是好玩的,而没有在根本上意识到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物质之上存在残酷竞争的,这就说明了学生在受教育途中,并没有在思政教育中,学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导致了其群体的错误认知。这也在一定层面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产业化有关,校园学生数量激增,成分也随之复杂起来。目前学生中有诸多在校园开店,在校外兼职打工的现象,这些过早现实化的学生现象,使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了多层次的复杂性特点,另外随着高校扩招等具体事宜实施的同时,其管理的模式和教学的机制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因此造成了学生管理和教育上难以形成综合的效应问题。

3.最后一点便是体现在学校生活太无聊这个观点上,学生出现这种观点,就证明了这所大学在教育上的失败,没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再者高校在正常教育环节上,也没有进行素质趣味的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更何况思想政治政建设。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终会导致学生思想上出现过度以自我价值为主导的个人观,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忽视了全面发展中的人文意识教育,在事件处理中,往往出现冷漠使然的自我考虑思维,没有整体的价值体系考量,习惯用自己思维决定事物标准。没有健全的的价值观,同时缺乏系统的行为规范指导,过度放纵自我思想,这些自我的标准与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理念是相孛的,因此这对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制造了较大的影响和挑战。

三、如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措施分析

加强高校的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是新形势改革下为实现其使命必然的要求,也是有关新时期的形式,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现实课题。我个人认为需要有以下改革:

(一)切实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

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加强思政教育推进中,应将育人的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思政教育的推广,应当由具备马列思想理论水平高,有思政教育工作规律经验的专家,来进系统全面的领导。如果领导匹配不合理,对于思政工作很难推动和发展。因为只有上层建筑建造优良,才可能对学生整体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素质起到加强作用,从而促使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产生认识。

(二)对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和丰富

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发展和时代性,高校应到做到与时俱进,将现行的思政内容进行拓展充实,首先应将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基本,进行教育精神内容的充实,因为理想信念作为人们实践形成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价值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理想目标上的体现。它建立在在人们认知基础之上,对一些理论思想以绝对理性的状态完成。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时,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杜绝教师照本宣科,在教育中增加一些对于学生感兴趣,但同时又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事例进行教育,同时还应针对学校里出现的一些不良事件,加以课堂上进行分析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打破马列毛概课堂的沉闷感。同时将思想教育体系无形的化解到这些案例中,让学生在思维中抛却了难懂的政治文字理解消化,在轻松中对思维植入人生的理念。

(三)增强人文素质教育

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建设大学生的素质结构起着非凡性意义,它是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其融入社会服务的条件基础,对提高大学生人文及综合素质发挥着引导作用,因此切实的做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加强其对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模式兴趣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高校教育者应在平时多鼓励大学生参加竞赛性和科研型的活动,以巩固其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另外还要拓展校园文化及改善人文环境,以扩大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另外在人文社科等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开设地域文化,着手人文素质活动的举办。诸如依托其进行社团,书法绘画创作,摄影等地域文化主题活动,这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走出宿舍来,又能够培养学生在精神情操方面的审美等艺术素质。

四、结束语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有效性问题探讨上,不难看出,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一项现实战略任务,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和整合的方面,作为高等学府,其思政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存在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高校就其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应进行大力的促进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之我见[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徐继春,王立志.网络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范式、运作研究 [J].理论界,2010(12).

[3]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上一篇:浅析中学生在跨栏跑教学中的畏惧心理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