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丰城跨越发展

时间:2022-10-11 07:11:59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丰城跨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4-02

伴随着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生存压力的加大,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扑面而来,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丰城作为中部欠发达县市,与沿海发达地区县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产业层次较低,就业压力较大。同时,作为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腹地,紧邻省会城市,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在同等级的县市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国际产业转移对丰城的跨越发展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因

不同地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沿海地区优先得到发展,中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缓慢,这使得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产业梯度有差异。产业适时转移是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种矛盾都会凸显出来。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在几十年的沉淀之下,面临着诸多压力。正是这些压力,促使沿海地区产业加快转移。

(一)成本的压力。企业是经济利益体,它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综合成本是决定产业业务转移的核心因素。从成本角度看,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成本、厂房租金成本、劳动力价格成本、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对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而中西部地区这些成本相对低廉,这促使企业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因此,综合成本高低的显著差异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最直接动因。

(二)竞争的压力。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国外的消费也逐步地在减少。许多沿海地区的外贸企业面临着产品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产品卖不出的困境。为走出这困境,许多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寻找新的消费市场。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这进一步引发了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产业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

(三)政策的压力。06年以来,伴随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陆续出台。西部大开发、东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出台,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节能减排指标考核更加严格,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原来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吸引外资最核心的武器——土地受到了宏观层面的硬性约束,工业用地由此受到了扼制。

二、丰城承接产业转移具备的条件

在这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丰城市紧紧抓住机遇,在招商引资中取得不错的成绩。2007年,沿海地区的陶瓷企业面临着成本上涨、市场缩小、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压力,有意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内陆城市,寻求在全国布局。丰城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迅速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攻关,并晓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使诸多著名陶瓷企业落户丰城市,并由此诞生出省级精品陶瓷产业基地。今年,在得知著名企业富士康集团有意向内陆城市投资的讯息后,丰城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用真诚打动厂商,用最快的建设速度服务好厂商。这些处处可以看见丰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心、胆量、勇气。这些企业之所以看中丰城并落户丰城,与丰城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紧密相关。

(一)区域中心。丰城具有承东启西、接转产业的独特区位条件。丰城是鄱阳湖经济圈与赣中经济圈之间的节点城市,是赣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带动的政策背景下,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地处江西“天”字形高速公路的中心点,长珠闽地区6--8小时中心区的中心带,距省会南昌60公里,距昌北机场70公里,浙赣铁路、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和赣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市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便利。

(二)资源丰富。丰城具有规模承接、集聚发展的承载能力。境内有江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丰城发电厂,一、二期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三期200万千瓦正在立项审批;有江西最大的国家统配煤矿丰城矿务局。再生资源丰富,是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承接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全市现拥有丰城工业园、精品陶瓷产业基地、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等3个省级开发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三)成本低廉。企业综合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工业用电、工业用水等基本要素成本,低廉的综合成本一直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向内地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力。相对沿海地区,丰城作为内陆城市具有综合成本低廉的优势,不仅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素质较高,而且工业用地、工业用水用电等价格远低于沿海地区,这对我们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十分有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江西是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相邻的省份,丰城又处于赣中区域中心,交通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转移成本。地缘相近使得丰城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结合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大降低产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成本。

(四)特色鲜明。丰城具有配套承接、互补发展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丰城工业强市步伐加快,现已形成机械电子、新型能源、精品陶瓷、生物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成长的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制动装置制造商;江西惟思特制冷机械有限公司拥有的无油涡旋生产技术已突破国际行业水平,成为全国首家能批量生产全无油涡旋压缩机的企业;丰矿一直以来是全省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是丰城市的纳税大户;丰电的三期项目也将于近期建设,发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著名的陶瓷企业斯米克、东鹏、和美等都在丰城落户并已投产;恒天实业在生物麦芽糖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丰城作为赣中再生资源集散地中心,已先后引进格林美、凯华再生铜等资源循环项目。

三、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自然结果。在采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丰城承接产业转移要力求一步到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面对新一轮的国内外产业转移浪潮,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

(一)构建区位竞争新优势,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产业转移一般都要考虑承接地生产要素条件的优劣,突出表现在是否与转移地的资源禀赋互补。作为省内重要的交通枢纽,丰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我省产业转移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丰城市历年来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茶油商品基地,具有丰富的煤电资源,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新型能源、精品陶瓷、光伏电子、生物食品、资源循环利用、富硒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承接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拥有130多万人口的全省第二大县市,具有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供给优势。要立足自身,将资源、劳动力成本、交通等优势进行整合,发挥整体作用,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首先,在选择承接重点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和发挥在能源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提升产业竞争要素,如人才、技术等的质量和层次,实现依赖于要素禀赋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向依赖于区域创新和技术变革的高级竞争要素的转变。

其次,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利用外资,明确服务业利用外资重点领域。加大污水处理、废物处理等环境服务业引资力度;加大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引导外资进入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要挖掘商贸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潜力,发挥政府对相关专业市场、行业的规划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区位竞争新优势。

(二)打造投资环境新氛围,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承接地承接某一产业的转移,要求在该产业的发展上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还要求有相关的支持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以降低摩擦成本。除硬环境建设外,承接地政府要积极构建投资软环境,降低产业转移的综合商务成本。

首先,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降低企业的信息、融资、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要针对产业转移中产权纠纷、利益分配、金融信贷、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实际障碍,调整和明确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司法效率。(转下页)重大项目企业的需求。大力整顿客商反映的一些部门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不高,重复检查、随意执法和推诿扯皮等现象,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

最后,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各类技术工人;要重视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高技能的人才,给予好的政策留住人才,为人才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的回乡创业,充分利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带来的资金、技术、项目,加快本地经济发展。

(三)改变招商引资新理念,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

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产业主要受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而内迁,这些产业虽然可以带动承接地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因为转移落后产业、落后生产力而造成承接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规划。不要仅看到项目而没有看到产业,要结合丰城当前的产业格局重点引进优势产业。结合丰城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考虑制定产业引进指导目录,提高产业引入的门槛,明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产业。要积极承接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其次有计划、有条件的合理引进项目。建立对引进产业的可行性、市场前景评估分析制度,利用资本运营在内的多种手段,整合发展资源非常关键。要采取多种方式为产业转移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

再次引导各部门转变招商方式和手段,降低招商引资的行政成本。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和专业人员招商的新方式;调整和弱化在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招商引资目标,在强调合同签约率的同时更加注重资金实际到位率,提高招商的成功率。

上一篇:6气体泄露专题分析'> 祯州站GIS设备SF6气体泄... 下一篇: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