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11 06:31:41

独家原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是与物理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有效教学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提出物理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教导学生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

由于学生对物理大多存在为难情绪,所以我认为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然后才能确定物理学习的原则。翻开初中物理课本,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太多。学习物理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理解物理规律,而对物理教师来讲,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有效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从物理意义上认识物理现象,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逐步学会深入地思考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制定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制定实验教学总体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思维特点,结合使用教材物理实验的全部内容,对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要有一个总体认识,对学生达到的能力水平、实验素质的培养要有一个终级的培养目标。在终极目标指导下,具体制定每一个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二)制定实验课教学的模糊式目标

在终极目标指导下,制定每个实验课的模糊式目标。目标的陈述不能太一般化或笼统,否则难以指导教学和评价,但目标的陈述也不能太具体,否则会过分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既要易于教师实验课教学的操作,又要易于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目标的评价,还要尽可能体现出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制定实验课教学的细化目标

将每一个实验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反映学生内心心理活动的实验素质的培养转化为外显的行为,使之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四)制定可调整性目标

由于实验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大纲和已有的经验制定的,它不一定符合各种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群体,也不一定符合新的群体中个体的特点。在个目标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制定出可根据教学实际而调整的目标。

三、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方法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如果比喻开展体育活动先要热身的话,那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也需要“热身”---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义观察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

如托里拆利实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竖直管中水银柱高出槽中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此时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管中水银多了一些,水银柱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然不变,这表明与管的直立或倾斜无关。还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那就换用两只内径不同的装满水银的玻璃管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是同一个数值,这表明与管的内径无关。可见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此实验表明作用在管外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经常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一些物理现象,不仅能有效诱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积累物理基本活动经验,为真正参与物理实验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自主探寻实验的原理

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但学生往往专注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原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或对实验原理不甚了解,致使实验成为按配方配药的机械性操作。为此,教学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或者让学生自主探寻实验的原理,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境和操作方法。

比如1.浮力跟密度有关。2.浮力跟物体所受重力有关。3.跟物体体积大小有关。4.跟浸没的深度有关。5.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等等。教师不要规定同学们选哪个猜想去验证,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自由组合、讨论设计方案,当然这个过程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学生。比如选择4的那组可引导他们先测出铁块部分露出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把铁块浸在水中较浅的位置测浮力,再把它浸没较深的地方测浮力,这样通过动脑探寻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多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教材上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训练类、测量类和验证类,有关探索性、设计性的实验则涉及太少。这既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之前物理学者的发现过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单独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有效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设计训练

如在学习向心力时,用易拉罐做“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最最高点时,易拉罐中的水并没有下落,这一现象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当易拉罐的转速慢下来时,而生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易拉罐在最高点的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气体打火机能打出火花,引发学生对尖端放电现象就探究;静止的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的水,可以从矿泉水瓶的小孔中流出,矿泉水瓶在自由下落时,水不再流出的现象中体验完全失重;自感想象教学中,先让学生两手同时接粗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当然不会有什么感觉,然后在干电池触自感线圈的两端,在开关断开的一瞬间,学生会有触电麻木的感觉,从而体验自感电动势的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发挥,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得到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

以上,仅是个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的一些设想和体会。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以分割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08(34)

[3]章仁云-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J]-《成功•教育》-2009(03)

上一篇:独家原创:中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独家原创: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