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11 06:24:49

试论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建设

[摘要]现代化国际名城,不只是经济的、技术的概念,更应该是文化的概念,它往往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形象影响于世。桂林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应该加强自身富有地域本质特征的文化建设。其文化类型的选择,应为建设独一无二、具有桂林个性特色的山水风光型文化。其文化建设的总内涵,以树立国际名城文化形象为总目标,涵盖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及各类专门人才;有一个达到当代水平的文化积累、发展和传播系统;广泛开展反映历史源流和当代生活的文化活动;建设现代化文化设施;市民文化心态重塑。

[关键词]现代化;国际名城;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凌世君,桂林市档案局编研征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164一04

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是桂林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对此战略目标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建设,谈些粗浅看法。

一、现代化国际名城及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化国际名城是个综合目标,可以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现代化城市,二是国际化城市,三是国际著名城市(国际名城)。关于国际名城,虽然理论界尚无完整定义,但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国际名城就是以一方面和多方面因素而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如北京、巴黎、罗马、麦加,甚至拉斯维加斯;国际化城市,是指那些以一方面或多方面功能突出地服务于国际社会的城市,如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多种国际机构驻地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等;而要解释何为现代化城市,则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现代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作为过程,其首要标志,是用先进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及政治意识形态随之出现变化(其标志为政治民主、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社会流动和现代化人格)。作为目标,一般指以当达社会为参照系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及消费水平。现代化城市即城市的现代化,其内涵包括城市的经济系统,政治、行政系统,文化系统,物质承载系统(即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现代化。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现代化城市,是指区别于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将来的超现代化城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如纽约、东京、悉尼等。

现代化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名城,反之亦然。桂林所要建设的,既不是单一的国际名城,也不是单一的现代化城市或国际化城市,而是三种城市范型的迭加,必须顾及三方面要求,兼有三方面功能,形成独树一帜的范例。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国际名城桂林,是在原有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调动内部能使桂林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一切积极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自然的、历史的等等,面向21世纪,吸收并融合人类一切先进的、对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益的文明成果和经验,以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尺度为标准,进行优化建设,塑造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名城形象。

现代化国际名城,不只是经济的、技术的概念,更应该是文化的概念,它往往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形象影响于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应该刻意加强自身富有地域本质特征的文化建设。这是因为: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界限日益淡化,而其双向互动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其次,经济建设固然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推动力,但是,带有终极意义的却是文化的汇聚,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文化生态状况,是衡量这个城市现代文明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国际名城共有的先进物质基础条件下,只有高水平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含内在与外部形象)表现的个性品位,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和魅力。只有经济躯壳,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不会成为现代化城市,更不用说成为国际名城。最后,经济与文化没有自然而然同步发展的必然性,经济要现代化,必须通过“抓”,文化要现代化,也必须通过“抓”,不去有计划有组织地“抓”,经济上不去,文化也上不去。那种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自然会上去”的想法,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

二、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类型选择

现代化、国际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其发展态势日趋同一。换言之,现代化的尺度,国际化的标准,对任何国家都是一致的,而真正使一个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并赋予其鲜明特色的,是体现在这个城市中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来自于政治、历史、现实社会,以及地缘、地域、自然和民族等等,来自于所在国家担负的职能。因而,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选择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类型,对城市文化与时代共性一致以外的个性特征和风格进行较为准确的整体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观全球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城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与整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同步,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际名城;另一大类是发展中国家一些重要城市。虽然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但由于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单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第一大类城市中大约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国际大都会,如巴黎、伦敦、纽约、维也纳、柏林、东京。这些城市大都是一国首都,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各方面综合发展,城市规模很大(纽约虽不是首都,但由于所在国的首都只行使政治职能,它们的作用非同一般)。二是因政治、历史、自然、地缘等优势发展起来而闻名世界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马赛、鹿特丹、利物浦、横滨;国际商贸金融中心新加坡城、香港、东京;国际机构驻地及会议中心布鲁塞尔、日内瓦。这类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各具优势和特色。三是文化名城,如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京都、奈良等。这些城市早就以其文化特色闻名于世,而随着整个国家现代化水平提高得以跨入现代化城市之列。第二大类现代化国际名城也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大都会:如北京、莫斯科、布达佩斯、华沙。二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城市,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将桂林市置于现代化国际名城之林考察,我们发现,桂林这座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十分独特的品质:

1.桂林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非省会中等城市,城市性质是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2.在地域上桂林属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自治区。虽以汉民族文化为其主调,但城内和周边郊县

有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各类文化富有民族色彩。 3.在地缘上,桂林属亚欧大陆东亚部分,虽不沿边沿江沿海,但距海距边距江很近。鉴于世界文化东移等因素,桂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4.桂林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长期以来是中国南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内部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形成了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建设格局和独特风貌。

5.桂林得天独厚,拥有中国第一流的自然风光,是部级风景区,以风景游览城市闻名天下。同时,又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每年接待50多万人境旅游者,近千万国内游客。

上述分析可知,桂林市既不同于莫斯科、华沙,不同于日内瓦、布鲁塞尔,也不同于米兰、佛罗伦萨,更不同于巴黎、纽约。桂林所要选择的文化类型,应从自身特性出发,超越现有现代化国际名城模式,建立独一无二、具有桂林个性特色的山水风光型社会主义文化。

桂林的山水文化,是桂林文化中最有特色、极其活跃、极富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一种独特神奇的文化,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即便在全世界,桂林山水文化亦可称为人类山水文化的精粹。桂林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定位于山水风光型,不但符合桂林市的实际,也符合国人世人愿望。这种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山水自然美、艺术美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古今中外人类先进文明,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文化设施,聚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形成充满活力,鼓励竞争,高度民主、高度科学,多元多维、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以山水文化为主体,环境教育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市场文化、本土文学、地方艺术、民族民俗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构成桂林国际名城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文化。

三、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

这个内涵的确立,以文化类型定位为前提,以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文化,适应时代与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导向,以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必然性和现有基础承受的可能性为条件,不仅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可信、可靠、可行。“内涵”一经确定,也就成为历史性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内涵,有长期、中期、近期之分,且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动态形式存在和发展。无论属哪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内涵,都应是桂林自身形成的文化的延续,都不能离开现有的基础。因此在提出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之前,正确认识桂林文化建设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1)以奇山、秀水、幽洞、美石、摩崖石刻山水诗文、田园风光、园林景观、城市建筑融为一体的山水文化;以宝积山、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埭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明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傩面、傩戏、傩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赵观文、陈宏谋、况周颐、康有为、李宗仁、欧阳予倩、田汉、夏衍、艾青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等,使桂林形成了丰腴的文化土壤、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拥有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唯一的国家文科基地。(3)经过近50年建设,拥有规模初具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各类新闻媒体、出版社、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文物、美术馆、艺术馆以及各级文化馆等。(4)有健全的文联、科协、社科联等文化协会、学会,数以万计的会员队伍,可谓专家云集、学者荟萃。(5)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文艺创作、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涌现出大批先进科技成果,获国家大奖的文艺精品和拿金牌的体育项目,拓展了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6)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水平、文化素养、文化心理基础好,可塑性大。(7)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实践,取得了丰富的领导经验。(8)改革开放空前深入,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然而,桂林文化现状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们的经济建设速度比国内许多同类城市缓慢,经济实力薄弱,全市还未曾进人小康,文化建设仍处于步履维艰阶段。文化建设超前迈进并非没有可能,近年文艺作品屡获国家大奖即是明证,但是整体建设仍然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建设总的内涵,以树立国际名城文化形象为总目标,涵盖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并非全部。只是它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质和量的要求,并不是实指近期必须完成的具体计划。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下内容:

1.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及各类专门人才。拥有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名城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佛罗伦萨因为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卜迦丘而成为一座不朽的文化名城,维也纳因为产生了施特劳斯家族、莫扎特而成为音乐之都,曲阜因为产生了孔子和孔子文化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享有国际声望的文化名人,足以使一座城市名扬四海。桂林应该创造条件,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在拥有文化精英群体的同时,拥有各类的专业拔尖人才、一般性人才,建设一支庞大的文化队伍,并形成梯级结构,以保证文化建设长盛不衰,后继有人。人才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其关键,在于形成、提高汇聚知识分子的机制和能力,形成“宜人独桂林”的文化环境。建议建立桂林名人博物馆,宣传介绍在桂林工作、生活过,为桂林建设作出贡献的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扩大名人效应。

2.有一个达到当代水平的文化积累、发展和传播系统。它又包含着四个子系统: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大众传媒。拥有大批现代文化项目,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园林、旅游等方面产生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相匹配的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文化的面貌、增添文化的手段、丰富文化的内容。科技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奔向国际学术的前沿,掌握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出现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使桂林的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在教育方面,国际上许多城市以大学城闻名,如英国的牛津,中国尚无一座大学城。桂林拥有7所大专院校,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桂林有能力,也要有信心,建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城。其关键在于构筑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应以旅游、电子、地质及综合人才培养为核心。

文学艺术的繁荣是桂林的优势,本土文学、地方艺术创作、演出,山水风光摄影、山水绘画、书法

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大力抓精品创作,目标不能只放在“五个一”工程获奖上,还应放在产生国际影响、震动世界文坛上。要逐步形成桂林画派、桂林诗派、桂林小说派、桂林书派,要建立世界水平的城市雕塑,培育产生代表桂林的各类作品。

在体育方面,以时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培养更多的明星,特别是世界级体育明星。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国际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一方面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在园林建设方面,以山水为依托的桂林园林已独具特色,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创意,加大科技含量,在保持城景交融的特色的同时,凭借山水优势,推出一批独具魅力的园林建筑。整个桂林应建成园林式城市,体现自身建筑风格,所有建筑的层高、体量、色彩、形式、相互距离都要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定,不论新城区老城区,绝对不能机械模仿大都市兴建超高的摩天大楼。

3.广泛开展反映历史源流和当代生活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中的动态文化,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国内外不少城市因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闻名。如潍坊的风筝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桂林的文化活动,应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挖掘引导、改进已有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傩戏、三月三民歌会等,既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又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旅游观赏项目。重点要放在特色显著的傩舞、傩戏,以及用傩表现的其他活动,如祭祀、军事演练等。二是根据桂林城市特点、性质和需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一种是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活动,如山水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重点办好山水旅游节,充实内容、形成特色、扩大规模、增强影响。要争取每年都能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笔会、诗会,国际学术交流会、国际音乐演唱会、国际时装展示会,国际性文化竞赛活动等。定期举办(两年一次)国际山水文化研讨会、国际山水美学研讨会、国际山水诗歌研讨、朗诵会,国际山水画研讨、展览会,国际山水摄影研讨、展览会,国际喀斯持岩溶地质研究学术交流会。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从诸多方面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4.建设现代化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文化活动的依托,它集中表现了某一时代的生产发展,科学技术和人们观念文化的心理状态,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或奇特的或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设施,不仅具有为文化活动提供场地的功能,而且本身具有供人参观、令人留连忘返的魅力,成为城市一景,如悉尼歌剧院就是一例。在经济基础还不雄厚的情况下;应在满足广大市民日常需要的前提下,集中财力、物力,并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一是建立桂林国际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其外观风格独特,成为一大文化景观,其内部设施一流,集文艺演出、娱乐活动、文化讲座、文化会议、文化展览、文化产品销售于一体。二是建一批既反映桂林历史又富于地方特色的各类博物馆,如桂林抗战文化博物馆。桂林抗战文化是桂林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不应让其湮没,应变不可视为可视。该馆要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渐引起国际重视。还要建山水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等。三是建设现代化剧院,专供上演蕾舞、歌剧、舞剧、地方戏剧等高雅严肃的艺术精品之用。四是建设现代化的少年宫、妇女宫、老年宫、体育宫、科技馆等。各区文化馆改建为市民俱乐部,保留原文化馆全部职能,新增娱乐体育活动,各类技艺(如烹调、茶艺、插花、缝纫)教育、交流、健身活动。

5.市民文化心态重塑。城市是人的文化心理的密集集合。从辩证发展的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和发展靠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去实现,一定水准的文化人创造一定水准的文化。因此,可以说,重塑人的文化心态,是增大城市文化含量,建设现代文化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