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11 06:10:21

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企业从封闭的生产管理系统,转向开放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面对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企业能否克服风险,抓住机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壮大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企业是否能适应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良好结合。市场的优胜劣汰,要求每个企业的管理,每个企业的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企业资源具体的说就是人力资源与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的优与劣,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结构,对资本资源是否能充分发挥效能起关键作用,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必须保证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做后盾。企业的资本资源主要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它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经营的基石,没有资本资源的企业是不可能存在的,企业资本资源的规模及先进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必备条件,当今企业市场竞争,大多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企业如不具备一定规模的优质资源,就不具备参与竞争的资格,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源,那只能说明企业具备了进入市场的合格证,要想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按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脱离市场要求再好的资源也只是一种浪费,企业资源的市场配置,就是使企业资源的运行与市场要求统一和谐,按市场要求配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从理论上说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经济体制的变革,强烈要求企业的用人观随之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的概念,忽视人力资源的做用,企业中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与其他职工,只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人员的安排是国家的事,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这种安排是否合理不去考虑,因此在经济转型中,很多企业面对市场束手无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人才观,人力资源观,对企业的用人观的转变形成了良好的指导,企业配备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设置自己的人力资源库,都要紧贴市场,站在市场前沿,符合市场要求。国企要在经济转型中摆脱困境,首先要转变用人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适应性,前瞻性,流动性。

企业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人力资源的配置首先要有适应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求国企的用人观也随之转变,过去国企的用人观大多是看以往的工作表面,看过去的业绩,人才的提拔与任用大多是向“后看”,很少考虑是否能适应市场变化及面对新的市场能否有创新,适应市场的能力。适应市场,就是要改变向“后看”的选拔人才的观念,树立向“前看”的建立人力资源机制的理念,根据市场要求制定出适应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制度。选拔人才,过去的业绩是参考,重点考查对未来的市场适应能力,不拘一格的选人才,就能使企业很快的适应市场,走出摆脱困境发展壮大之路。

撑握市场规律,前瞻性的配置人力资源。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就是要求企业在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上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规律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其一,对市场变化人力资源的策略需有前瞻性,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样是有规律的。市场是变化的,企业的人才策略一定要适应市场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很好的研究市场,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方向,由静态的适应市场转变为动态的适应市场,动态的适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前瞻性,要有超前意识,人才策略的前瞻与主动,就能避免让市场牵着走、处处被动,使国企不断补充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使企业具备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二,企业需根据市场变化对知识及观念的更新,做出前瞻性的安排。市场变化往往伴随着知识与观念的更新,人力资源策略的前瞻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知识与观念更新的前瞻性,为此企业要很好的预测市场观念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企业人才用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武装自己,吐故纳新,就能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动态前瞻,就能够使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人才资源配置的流动性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人才流动就是要根据市场变化引入人才与输出人才,这两者是辩证统一,人才只进不出,就会使企业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无事生非,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人才只输出,不引进,就会造成人才缺失,企业失去持续发展的能力。搞好人才的流动,需要树立大的人才市场观,要放眼社会,要有天下才者唯我用的雄心,把自己的人才库建到社会上。用人应不分内外,积极在社会这个大的人才市场上选聘本企业所需人才,利用这个市场上的人才知识排优解难。企业还可把富余人才档案放入人才市场,来促进人才流动,企业人才流出不能只看做是减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有所用,才智有用武之地,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建立合理的、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对企业及全社会效益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科学的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还要注意人才资源的团队精神。当今市场变化与科学发展紧密相连,企业在市场上遇到的问题,许多都需要方方面面人才联合攻关,过去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是联合力量强,团队精神就是人才资源优势的联合,是一种强强联合,它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更高层次的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资本资源的市场配置

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完善的系统,有其自身的运行法则,市场在不同时期对企业资源的配置有不同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本资源的配置是国家的事,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支配权,资本的配置与效用和企业的生存无直接联系,因此对企业来说研究资本资源配置无实际意义,多多为善。市场经济则不然,政企分开,政府从企业的管理者变为政策制定者,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资本资源的优劣,资本资源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不对路的资源再多,也只能增加企业的负担,成为绊脚石。纵观市场,凡是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抓住了商机,实现了资本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完善企业资源的配置。失败的企业大多没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被市场以亮黄牌,亮红牌,这一点对不少企业教训深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由封闭的生产系统,转向开放的生产经营系统,这里的关键是封转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开放的生产经营系统中,是市场的一个环节,一个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市场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企业的资本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小而全,大而全了,而是考虑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的实际出发配置资本资源,这个配置要有一定的量,要与整体市场的经营活动相适应,否则,将会回到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的老路,对企业、对社会都是一种浪费。开放的生产经营系统,要求企业资本资源的配置具有开放性,它不但能较好的发挥本身资源优势,也能较好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使资本资源的优势达到最佳性价比在开放中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最佳结合。

按市场要求配置企业资本资源,就是使其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流动,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实现这一流动的手段。兼并重组实际上是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合,是效率低向效率高的流动,是市场对企业资源的整合。被兼并的企业往往是没有市场,开工不足,资源严重浪费,兼并企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局面,急需扩充自己的资源,满足更大的市场,在市场的牵连下,双方兼并重组,就能发挥资源与市场的优势,达到共赢。资源的流动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企业提供了重生之机,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研究企业的生存,发展,就要以适应市场为起点,以创新为动力,在市场的导向下,实现资本资源与市场的良好配置。

上一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下一篇:浅议校园网DHCP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