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惋惜为珍惜

时间:2022-10-11 05:40:45

近来,一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新面孔,出现在福州寿山石的展柜里,它们的外现与寿山石的诸多当家品种相似,仿若旗降、善伯、杜陵者比比皆是。本人在福州青芝田见过一个浓黄色摆件,遍布细密的罗卜丝,外观竟与田黄冻真假难辨。

可是,这石头的尊姓大名,至今没有定论,我在福州听到的评价竟多是惋惜。这种情形耐人寻味。

一、从“可惜”说起

在南方,一般把这种石头叫黄玉或者黄龙玉,主要产地首推云南,据说广西、海南等地也有出产,实际上,它的色彩绝非限于黄色,因而也叫蜡玉。在北方,此种石头的产地有新疆、内蒙、河南等,因主产区在新疆的戈壁滩,且色彩艳丽,硬度五至八不等,恰好在硬玉(翡翠)与软玉(和田玉)之间,故而被称作“彩玉”、“戈壁玉”或者“新疆彩玉”。

因为好奇,我查了些资料,得知它们的学名是玉髓,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光导纤维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它结晶完美时是水晶,胶化脱水后是玛瑙,含水的胶体凝固后便是蛋白石,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等。在福州见到的稀罕物,竟与熟悉的玛瑙、水晶同宗,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站在爱石者的角度,在寿山石资源日益匮乏、好石难求的今天,替代品种的出现是好事。可我见到的情况一般是人们先是惊艳,然后十分内行地逐一指出这种石头像何种寿山名品,再补充一句“如是寿山石,则是极品”,那最后的落幕竟都惊人地一致――“可惜不是!”

的确,硬彩石如果真的是寿山石,比如田黄、荔枝什么的,能卖出更高的价钱,可问题是,那些石头之所以价高,除了质优色美以外,更由于稀少。依我看来,稀少和价高以及两者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制约寿山石行业良性发展的罪魁祸首!

毋庸置疑,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的铁律。这些石头若能摇身一变,成为寿山名品,身价定将扶摇直上,只可惜那是痴人说梦。惋惜毕竟消极,整日唉声叹气甚或怨天尤人,更是没出息。

何不把思想打开,换个角度思考,也许机会就在眼前。

稍作分析便可明白,受到稀少与价高伤害最深的是寿山石行业自己。寿山石作品属于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即使是喜爱寿山石的人,一旦收入下降,或者石价上升,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不到入眼的石头,一般会选择放弃。这对他影响甚微,无非叹声无缘,调整一下心态,与他的整体生活关系不大――他不靠这玩意儿吃饭。

对寿山石业界则完全不同了。无石可采,石农将失去经济来源;无石可刻,雕工将失去工作;无石可卖,石商将关门大吉。他们可都是靠石头吃饭的,这不是生活调味品多少的小问题,而是生活有无着落的大问题。

二、寿山石业探秘

路在何方?首先要从寿山石业的立足之本说起。

与任何行业一样,寿山石业界生存的根基也在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而在这两个要素中,需求更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创造供给,供给的目的无非是通过满足需求赢利。

把升值作为需求的主因未必妥当。不能否认买石头有升值的心理,也确有些升值的事实,但我认为,升值不是购买寿山石的主因,甚至怀疑它是健康市场的杀手。一旦升值上升为购买的主要动力,消费行为就变成了投资行为,表面上购买的是寿山石,可实际想要的却是未来的货币收益。本来有买有卖的正常市场,会逐渐蜕变成为为卖而买、缺乏真实消费的击鼓传花游戏,那最后的接手,则是该受惩罚的失败者。鼓声一停,游戏结束,泡沫就此破裂。这种游戏,个人若有胆有识有意,但玩无妨,不过,作为一个行业,是万不可把它作为安身立命之根的。否则,或者虚假繁荣,或者在惨淡中等待下一个泡沫,当前国际上的金融海啸便是明证。

石与印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也值得仔细推敲。我认为,寿山石雕对篆刻艺术的贡献只是其实际贡献的一部分,而且远不是主要部分。购买优质寿山石及其作品(当然包括“章”)的主要目的是赏玩,如果单纯为了篆刻,那些其貌不扬、价格低廉的章料足以胜任,名贵的寿山石章并无优势。对名贵的寿山石章而言,印章只是名和形,把玩才是实,至于篆刻,则往往停留于“能”,即可刻而不刻,借与篆刻艺术的关联,添些历史感和文人气。它们往往有章之名,无章之实,又因已经是完成了的赏玩品,所以只称“章”,很少有说“章料”的。

用色巧及手感好是优秀寿山石雕最动人魂魄之处。如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石头造就与其相应的雕刻风格,数百年来,为了显现寿山石潜在的美丽,名家高手因材施艺,开发出圆雕、浮雕、薄意等雕刻类别,依石就色,发展出一套巧用色块、圆润饱满的布局风格,并借印石软而易雕的特性,以刀,形成了笔意酣畅、细腻典雅的雕刻技法。

因此,行家赏石,先得“人眼”。一瞥之下,石种便断个十之八九,当然行家偶尔也会走眼。

过了入眼这道门槛,才是“上手”,上手是最令行家着迷的时刻,也最能体现老手与新手的分野。一石在握,行家常双目微闭,体力与心力皆聚于掌间,心随石动,石依心转,掌中一日,世上千年。这当中最精妙的部分,是五指之间的分工,拇指是真正的主角,其他四指皆为拇指的仆人。众仆人要齐心协力,时常于盘玩间略作停顿,将石头呈奉拇指跟前,静候主人在石上颇有力道地潇洒滑过,我管这叫“搓石”。这搓石最为受用,玩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个中真味,实难道与外人知。

总之,寿山石雕的真正可贵之处,不在升值,不在篆刻,端在赏玩。寿山石业界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不在它提供了出类拔萃的篆刻材料,而是它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巧色雕刻艺术和宜于把玩的雕刻技法,把印石的价值从石头之外收归石头自身,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立于篆刻艺术,而且自成体系的中国文玩石文化。

众所周知,寿山原石的产量逐年萎缩。不久前尚有量产的芙蓉石,由于矿洞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宣告停产,出现在市场上的原石,主要是靠石农和商家的库存,加上少量从海内外私人手上收购来的“回流石”,远不能支撑庞大的雕刻和销售大军的需要。巴林石曾异军突起,但近年来巴林新采石头的数量逐步减少。其它地方陆续发现的印石,不是质量差,便是数量少,皆杯水车薪,难以扭转优质原石匮乏的窘境。

与原石短缺形成鲜明对照,寿山石业雕工的数量在增加,整体水平在提高,雕刻工具在进步。原来瞧不上的“外省石”逐渐成了抢手货,本来刻不动的硬石也能打理得像模像样了。

把寿山石行业的需求与供给结合起来细加考察,问题的症结便暴露无遗:优质原石匮乏,雕刻能力的过剩;作品的性价比下滑,市场的购买意愿随之降低。

如果仅在固有的构架里找平衡,只有缩小雕刻和销售的规模,大量地裁员瘦身,造成行业萎缩,这显然不是大家所乐见的。

三、固本土,扩疆域

寿山石业界的瓶颈在原石,强项是工艺。裁雕工就原石,难逃夕阳产业的宿命;而强化工艺优势,拓展原石品种才是步入朝阳产业的正途。

不言而喻,印石的手感、历史传承及社会认知,是别的材料无法替代的。在眼见的将来,印石仍将是石界的主流,而且,印石原石的多寡,仍存在变数,发现新优质原石的可能当然存在,但在何时何地,其数量多寡和质量优劣,则只能听天由命。一个行业,特别是手工业,总不能靠天吃饭,而是要靠人吃饭。坐等时来运转,那是靠不住的。

所幸近年陆续出现了大量雕刻矿料,最有潜力的是优质蜡玉和彩玉等硬彩石。虽然硬彩石的手感不及印石,但与硬玉和软玉相比,在伯仲之间,足以带来把玩的乐趣,特别值得珍惜的是,它们的灵透和色块是多数印石难以企及的,最便于挥洒寿山石雕用色巧的传统特长。福州石业界若善用这些硬度高的材料,不仅能借助硬料的光泽和硬度,彰显作品的工艺美感,还会克服印石脆弱、易损的先天缺陷。

目前的问题是多数硬彩石作品工艺粗糙,珍贵的优质矿石被浪费了,经济价值没能充分体现。社会对硬彩石本来就缺乏认知,若不巧用心思,精雕细琢,便注定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克服技术难关,把寿山石雕的细致文巧充分地应用到新材料中去。让人高兴的是,在福州石界,已经有些有胆有识的年轻雕手,经过艰苦摸索,创作出了一批佳作。

面对新材料,请放开心胸,变惋惜为珍惜!

我把硬彩石雕的出现当作大事,它标志寿山石业界一次新的出发,势必书写新的历史。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将实现整个行业质的飞跃,作为爱石者,见证如此难得的时刻是一种荣幸。若汝不信,且拭目以待!

上一篇:登堂入室话科学检测 下一篇:新疆铸币珍品两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