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园瓷话.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的关系

时间:2022-09-28 06:49:03

甘园瓷话.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的关系

(接上期)

(四)明晚期青花题记、款识和笔画特征及其演变

例1,嘉靖青花龙凤纹尊(故宫藏)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1)。例2,嘉靖青花云龙纹梨式壶(同上)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2)。例3,嘉靖青花婴戏图方盒(上博藏)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3)。例4,嘉靖青花婴戏图大罐(天民楼藏)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4)。例5,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故宫藏)双圈款“大明隆庆年造”(图4-5)。例6,隆庆黄地青花云龙纹碗(南博藏)双圈款“大明隆庆年造”(图4-6)。例7,万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故宫藏)横排款“大明万历年制”(图4-7)。例8,万历青花云龙纹镂空长盒(故宫藏)双圈款“大明万历年制”(图4-8)。例9,万历青花人物图洗(同上)双圈款“大明万历年制”(图4-9)。例10,万历青花花卉纹六角瓶(南博藏)横排款“大明万历年制”(图4-10)。例11,万历青花观音图书经文碗(故宫藏)“万历四十四年”题记(图4-11)。例12,万历青花吴吴十墓志(江博藏)“万历二十四年”(图4-12)。

解析: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两朝因时间长,分别选择典型性的四例和六例,其中万历有两例长文题记。嘉靖官窑青花款识的结体为平势、长方,虽然有多样的结体形态,如例1稍瘦劲工致且秀丽,例2粗笨而生拙,总体特征看出仍摹仿一些粉本的北魏书风。笔法方面,整个嘉靖款大致是统一的,横竖点撇捺均没有表现出书法的笔画特征,六个款字的笔画似线段,粗细均匀,起笔、收笔均为圆秃形,笔画没有或稍有起伏提按,如四例中的“大”“明”“制”字的撇捺也没有写出“掠”“磔”的笔意,也是描画的线条。还有撇、捺、钩出锋处向下滑,如例4的“大”“制”的捺画末端,这些痕迹都是青花“料笔”收笔的重要特征。

与嘉靖款比较隆庆官窑款识的粉本稍清秀,撇、捺较为柔和。基本笔画特征相同,都是线段形,例4与例5“明”字的横折特征完全一样。

万历官窑青花款识的结体多种多样,其粉本沿袭嘉靖的北魏体风貌,但经过多人摹写后而千差万别,有例7的工稳,例8的粗犷,例9的朴拙。笔画有以下特征:有笔画均匀的线段型和横细竖粗、转折顿挫有明显变化的笔法型两类,前者与成化以来的线条型类似,后者的书写笔意浓,如例8笔画就是在这种强烈的表现书法笔意的情势下,出现有怪异棱角的横折。如例9的“明”“万”的转折突出,撇撩钩有转折且笔画粗而长。如例10有十分明显折笔出锋的痕迹。有的末端呈向下的笔意,如例9“大、明、万、历”和“制”下“衣”的撇捺钩特征和出锋处均弯向下,都是勉强用本来不宜用作写字的料笔表现书法笔法情况下的奇异特征。有的款为顺应“料笔”书写方便,逆向运笔,如例10“制”下“衣”字,不但第三长撇从左向右上挑,而且第四画竖钩向上作长钩以替代第五画的短撇。例11、12书写有大量文字,笔画瘦硬,例11稍有一点点书写的特征,例12完全是用锋尖平拖描线式写字。因为是写小楷,书法功底很差,用料笔书写拖笔描出细瘦的文字。

小结:嘉靖至万历沿用料笔书写款识,款识粉本有北魏书体风格。嘉靖款识较平稳工整。万历时书写者因用料笔极力表现书法的笔画特征,而形成貌似遒劲有力,其实是粗拙的特异笔画。

(五)明末青花题记、款识的笔画特征及其演变

例1,天启青花花卉纹方觚(故宫藏)款“天启年米石隐制”(图5-1)。例2,天启青花团龙纹烛台(上博藏)“天启元年”题记(图5-2)。例3,崇祯青花人物图小罐(香港竹月堂藏)“崇祯十二年”题记(图5-3)。例4,崇祯青花十八罗汉图笔筒(上博藏)隶书题记“癸未”(图5-4)。

解析:两例天启款识同为料笔书写。例1是书画家米万钟定制的花觚,款识的笔画却粗拙,例2笔画稍细,殊无笔意。例3结体方扁,横画有隶书笔意。例4器型、装饰、釉色、料色等都有鲜明的明末特征。干支纪年“癸未”应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图上隶书题四言诗句和跋语,体势方扁,笔画瘦硬,粗细均匀,也有“蚕头雁尾”笔画,这是料笔写隶书的特征。

小结:天启、崇祯青花官窑款识罕见。民窑器上题记款识出现用料笔书写的有独特风貌的隶书,笔画细劲。

(六)清早期青花题记、款识的笔画特征及其演变

例1,顺治青花山水桃源图瓶(上博藏)隶书题记“癸巳”(图6-1)。例2,顺治青花罗汉图净水碗(同上)隶书题记“顺治丁酉年”(图6-2)。例3,顺治青花加官图盘(故宫藏)楷书题记“戊戌”(图6-3)。例4,顺治青花山水图盘(南博藏)双圈款“大清顺治年制”(图6-4)。例5,康熙青花鱼龙变化图盘(同上)双圈款“大清康熙年制”(图6-5)。例6,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同上)楷书题句(图6-6)。例7,康熙青花绿彩云龙纹盘(同上)双圈款“大清康熙年制”(图6-7)。例8,康熙青花十八罗汉图炉(上博藏)楷书题记“康熙乙亥”(三十四年)(图6-8)。例9,雍正青花淡描花蝶纹盘(南博藏)双圈款“大清雍正年制”(图6-9)。例10,雍正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故宫藏)篆书印章“大清雍正年制”(图6-10)。例11,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瓶(同上)篆书印章“大清乾隆年制”(图6-11)。例12,乾隆青花缠枝莲纹供瓶(上博藏)楷书题记“乾隆五年”(图6-12)。

解析:例l、例2的题诗、题记隶书结体方扁、笔画细匀,主笔画带有“雁尾”,例1“癸巳”应是顺治十年(1653年)。例3楷书“戊戌冬月赠子墉贤契,鲁溪王}。”戊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当时王}为江西饶州守道。题款楷书书写不工,细线瘦硬,拖笔而成,与明末(图5-2)风格相似。例4为少见之顺治官窑款,结体吸收嘉靖款中的一种风貌,与图4-1比较,“大、年、制”都有十分相似之处,“制”上紧下松。顺治款的笔画则另有新貌,横竖笔画取侧锋之势,且用笔爽利,笔痕清晰。例5是典型的康熙官窑款之一,结体上紧下松,横平竖直,笔画瘦劲,撇、捺取纵势,如“康、年、制”等的撇画竖笔直下急弯,捺画如“大、制”轻起重按再作收笔。将例4、例5的“大、清、制”比较,结体十分相近,笔法竟完全相同,从而可以说明康熙官窑之一典型款是沿袭顺治官窑款风貌。例6是12件一套之一,每杯一面绘花,一面楷书题诗句,底有双圈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是官窑名品。题句文字高约3-4毫米,要知道在胎薄如纸、吸水涸散、料水滞笔、表面不光平的坯体上写如此细小的字,是极不容易的!只有用料笔锋尖,以描(画线条)兼写(有提按笔画)的技法,才能达到这般效果,同时,也反映了此时制作料笔的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例7是康熙官窑款另一风貌,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结体四方端正,横平而稍细,竖直而稍粗,将书法的笔画装饰化。例8以楷法兼含隶意, 其捺钩画(如“敬、奉、亭”)是楷法,而横画(如“世、音、座”)有隶意,这是康熙民窑上承顺治题记的新变体。例9是继承康熙的一种风貌(例7),以书写的笔画表现装饰性的文字。楷法中也含隶意(如横画有“雁尾”),成为雍正官窑楷书款的时代特征。例10借鉴了汉代六字白文印的章法,从起笔尖刻,可窥见料笔书写的痕迹,但整体布局平正,笔画均匀,开刨了清代六字印章式款新格局。例Il在继承雍正款式章法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布局疏密匀称,笔画细劲,为乾隆官窑款之典型。例12是唐英款名器,从笔画分析,仍显示出料笔拖线条,又试图书写传统书法笔画特征而出现的笔画特征。

小结: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官窑青花几种款式都是各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楷书、篆书、隶书的笔画都有料笔书写特征。

纵观历代青花题记、款识的笔画特征,明成化以前,官窑款采用传统书画笔书写,明成化朝开始一直到清代采用特制的料笔书写。康熙料笔制作精良,能书带描极细的小楷。无论何种书体和不同的结体,料笔的笔画特征总是一脉相传的。

五、比较款识的特征在鉴定上的作用

以上结论可以运用到古瓷鉴定断代工作中。比较相同的款识,因选用不同的笔导致不同的笔画特征,再结合款识字的结体,从而分辨出后代仿前朝的款识。

(一)成化以后各个时期仿写宣德款识与原款识的比较

例1,青花缠枝宝相花纹碗(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双圈款“宣德年制”(图7-1)。例2,青花缠枝莲纹盘(故宫藏)双圈款“大明宣德年制”(图7-2)。例3,青花人物舞狮图尊(同上)款“大明宣德年制”(图7-3)。

解析:例1“年制”的结体与成化图3-1“年制”完全一致。例1“宣德”的结体与宣德图1-5及任何宣德官窑款毫无相似之处。例1四字的笔画均为硬毫拖笔描画,粗细一致,如“宣”的宝盖横折不能向左只能向下拖笔。例1应是成化时写“宣德”款。用同样的对比法,例2的六字结体与料笔笔画特征,均不同于宣德的款识,而其中“大、明、德、年、制”五字与正德图3-7完全相同。例2应是正德时写“宣德”款。例3的六字结体长方,上紧下松,侧锋取势,且笔画爽利,与康熙图6-5十分相似,而与宣德朝的官窑真款毫无相似之处。例3应是康熙时写“宣德”款。

(二)同一朝代仿写前朝各个时期款识与各个原款识的比较

例1,青花舞乐图尊(故宫藏)双圈款“大明成化年制”(图8-1)。例2,青花人物图尊(同上)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8-2)。

例1与成化图3-1、图3-2、图3-3三款比较,不论结体、笔画均毫无相似之处。例2与嘉靖图4-1比较,结体有部分相似(参看顺治、康熙款识内容探究其因),但是笔画和用笔之法则明显不同。例2笔法精细,侧锋取势,出锋明快,有轻重粗细变化,运笔时书写的成分多于描画。撇画作弯弧状,而图4-1的撇画直,笔画均匀。运笔时基本上是描线,书写的成分很少。例1、例2的“大、年、制”三字与康熙图6-5比较,结体、笔画完全相同,所以例1、例2是康熙时期写成化、嘉靖款以寄托古意。两例均笔法精致,从这一特征也反映出康熙制笔的进步。

六、结论

本文从景德镇青花料笔的特殊性能及其独特笔画特征,考察历代青花题记和款识,推断出成化朝为开始使用料笔时期。以此为分界线,可运用于鉴定和断代。成化以后用料笔托写前朝的款识与书画笔书写的原款识有明显的不同。康熙料笔制作进步,笔画精细,可判断其寄托古意写前朝的款识。当然,这里包括鉴赏者自身的书法修养,亲身体验书画笔和料笔书写青花款字的笔画特征和感受,以及书写完毕与烧成瓷的青花款字微妙变化的对比等综合分析的能力。(全文完)

上一篇:两枚外国古钱币 下一篇:登堂入室话科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