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4:47:31

关于完善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思考

大额支付系统是一个高技术与高风险并存的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结合我市系统运行实践,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五大问题,值得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尚不配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制度建设没有随着清算方式不断变革而更新,目前仍然参照旧的会计制度,或依据上新系统以前的培训资料,针对日常操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自编的操作规范来办理业务。一旦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就无据可依,很容易带来处理业务问题的随意性,从而带来核算风险和操作风险。从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看,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三个柜组:网点柜、联行柜、综合柜,按规定一般设置三级操作员,即记账员、复核员、柜组主管、综合柜多一个辖内会计主管。这10个岗位需要10个人,按规定不交叉操作。对于不带县支行的中心支行或带县支行数较少的中心支行,尽管业务量较小,但囿于岗位不能交叉的规章,这10个兼柜无不是人员浪费。若不足额安排又会出现交叉顶岗或同时兼几个岗位,显然违规。

(二)系统运行中有风险。运行风险是指由于软、硬件故障或基础设施失灵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等的发生而影响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的风险。首先,由于系统网络连接方式的多样性,造成网络管理呈松散型,加之运行实践短,缺乏对技术风险全面、系统地研究,致使系统运行存在潜在风险;其次,支付系统采取星型地面网传输为主的网络模式,由于传输节点多,会不可避免出现账务数据丢失而导致运行风险。自系统运行以来,有中支曾发生大额支付来账中途丢失事件。由于这种数据丢失现象是不可预知的,只有在日终核对时才能发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资金延压;再次,由于大额支付系统资金信息传输速度快,隐蔽性强,易于诱发犯罪,如黑客入侵、信息被篡改、非授权访问等,也会给系统运行带来风险;另外,由于平时无法对应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一旦发生故障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运行异常,也可能形成系统运行风险。

(三)联行风险难以控制。在实际操作中,对汇往异地的往账,网点柜作为一般业务或汇票业务录入,转到中支联行柜后才生成联行报单,发出往账。报单的内容由网点柜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录入信息,而报单却在中支联行柜生成。特别是县支行网点发送的联行往账,联行柜会计人员无从知道报单内容的真实性。尽管上级行明文规定10万元以上的汇划资金必须经核算中心会计主管签字后才能发账,但传真过来的凭证也难辨真假,尽管在联行柜中有审核过程,但用传真的方法的不可靠性仍很突出。

(四)事后监督滞后影响效果。会计核算集中后,县(市)支行的会计凭证送达中心支行有一定的“时间差”,凭证一般在第二日送达,事后监督部门在原始凭证送达前,无法进行即时监督。这样一旦发生违规行为,核算中心无法及时发现,若遇节假日则发现时间更晚。新的核算系统实行大额支行以后,事后监督是停止在旧系统的手工监督上,若支行网点柜出现业务差错或有人利用联行作案,等事后监督中心发现时,而资金损失已成事实。特别是对于汇往异地的转汇款,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要想追回资金就更难了。

(五)高效的资金清算速度与迟滞的手工审批程序有矛盾。

ABS系统作为支付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通过网络与支付系统连接,实现了资金的快速清算,资金风险随之也大为增加。但由于ABS系统未设置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功能,对诸如大额支付业务汇划、错账冲正、暂收暂付款项挂账等重大会计事项的业务处理,日前仍采取会计主管或授权人手工审批方式,导致常常出现“先斩后奏”现象,会计主管无法及时获得经办人员对相关业务处理的信息,存在资金风险隐患。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随着会计新业务、新知识、新系统的不断出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履行职责提供坚实保障,各级行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其认真学习业务规章制度、内控制度以及必备的各项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纪检等内控部门检查人员也应加强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监督效能。

(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为现代支付结算体系保驾护航。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法律体系建设,制定更加细化的法律条文,明确人民银行的授权范围、行为规范,以及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行为的效力等。同时,要加强人民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因素都考虑其中,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立体式的长效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风险最小化。

(三)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事前审核,加大柜面审核力度。严格重大会计事项事前审批,把好外来凭证的进入关。二是完善事中控制,规范业务操作。坚持双人复核制,杜绝“一手清”现象发生,把好业务处理关,防止违反业务操作规程带来的资金风险。三是突出事后监督,提高事后监督效能。事后监督不仅要验证会计核算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验证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应将涉及资金流出的关键岗位、关键业务作为事后监督的切入点进行核查,重点关注支付往来处理、利率执行和积数调整、支付查询查复处理、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等重要环节,切实提高事后监督效能,达到提高核算质量、规范业务操作、防范资金风险的目的。

(四)优化系统功能,防范系统风险。要对现行的系统不断进行版本升级,减少因系统设置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如进一步完善打印功能,增加网点清单、报表历史打印功能,增加密码口令设置的复杂程序,增加联行可视功能,利用图像传输加强对县支行网点原始凭证的审核等。

(五)强化日常维护和灾难备份管理,防范控制运行风险。一是实行报告制度。操作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出现断电、网络不通、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应及时报告,如无法及时排除故障应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汇款。二是实行日常维护制度,减少系统发生故障的机率。各种设备、系统必须处于待机状态,UPS电源必须定期放电,定期检查。要加强数据备份工作,工作服务器与备份服务器日期和账务状态要同步,各网点、专柜的备份机要完好无损。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保证业务不间断。

(六)创新检查手段,严格责任追究。各级行要在检查的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除采取常规的会计检查外,还可采取突击性检查和常规性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阶段性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抽样检查和对比情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检查方式,对支付往来、内外账务核对、事后监督等重点部位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疑问不放松,对漏洞不放过,严格对执行检查责任制度,提高检查的有效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对重大会计差错应严格追究经办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责任,真正起到惩戒和教育作用,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同时,加大会计核算风险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对基层行会计核算内险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加强会计核算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切实保障会计资金安全。

上一篇:浅谈银行物理网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的建设 下一篇:化危为机,促进衡阳楼市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