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宠爱白芙蓉

时间:2022-10-11 04:35:13

印石中寿山芙蓉石与“石帝”田黄相配,号称“石后”,十分名贵。有道是田黄象征石中至尊地位,芙蓉彰显的则是高雅品位。芙蓉石洁白纯净,温文尔雅,质地在透与不透之间,似玉非玉,其观赏价值与人文追求皆由此始。早在清初康熙时期,已深得帝王的宠爱,为m廷御印所选用,这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皇帝御赐芙蓉石宝玺“御赐朗吟阁宝”可见一斑。清末时与田黄、鸡血并称“印石三宝”。自古文人墨客,鉴藏家也对芙蓉石百般推崇,清人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评“芙蓉似白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民国龚纶在《寿山石谱》中认为:芙蓉石温润凝腻,山坑其他石种无法相比,像初开的木芙蓉花;书画篆刻家陈之奋在《寿山石小志》中赞叹:“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

旧芙蓉石相对新开采的芙蓉石而言,一般指民国以上的旧坑老芙蓉。旧芙蓉因年代久远的关系,火气褪尽,加上白里泛赭黄的芙蓉所特有包浆,更显得沉稳攘玻古色古香。旧芙蓉的品种以矿洞位置或色泽分别定名,主要有:将军洞芙蓉,又名“天峰洞”,是乾隆坑芙蓉石的代名词,位于加良山之顶,因洞垂直而下深达三十多米,采石艰险,故产量稀少而显珍贵。将军洞芙蓉细洁腻凝,如脂如膏,纯净无瑕堪称极品。相传乾隆时该洞被一位地方将军所霸占,故后人称其为将军洞。后矿洞塌陷,从此绝产,今传世者多为数百年前旧品也。

上洞芙蓉,又称“天面洞”,是晚清及民国芙蓉的主产洞,石质也颇佳,唯纯洁度略逊于将军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出产过一批白、黄、红各色佳品,好石者争相求之。

半山芙蓉,由于芙蓉石的矿脉走向是从山顶向下延伸,所以加良山上半部所出石质最佳,半山腰次之,故别其名为“半山”。石色以纯白或白、红、黄三色相间为多见,色纯质润者不亚于“上洞”,但刀感稍硬,亦堪把玩。旧时,福州石农常把“半山”中质粗杂者名曰“半粗”,质硬多晶状透明点,是其特征。

白芙蓉,是指纯白色的芙蓉石,为芙蓉家族中的主系。石质脂润腻凝,雅洁明莹,有羊脂白、藕尖白、白玉白、猪油白、瓷白等,尤以藕尖白最为名贵,细嫩而通灵的质感如西湖八月新藕之芽尖,猪油白凝腻如凝固的猪油。

黄芙蓉,纯黄的极难得,多黄白两色相间,色泽妍美明丽,清新脱俗,按物象取名为桂花黄、枇杷黄、蜜黄、牙黄、杏黄等,石性比白芙蓉稍觉坚实。

红芙蓉,又名醉芙蓉,是芙蓉石中的妙品,色淡红若粉,或群焐,似贵妃醉酒,春光溢射,入手使人沉醉。又有白里透红,肌理晕含红斑块者,名红花芙蓉,如红花朵朵,浓淡相映。芙蓉青,色白中带绿,微透明,青翠如竹叶。

诸多品种中,白芙蓉更是芙蓉石中的稀见品种,质地细纯,润腻如脂,似美人微醉,煞是可爱,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上一篇:辽代四神纹镜探究 下一篇:本世纪以来李清照词研究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