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导学案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1 03:56:5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导学案教学反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开展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为案例,反思了本课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 学案设计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我感觉收获很大。前不久,我在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中运用了“导学案教学”,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1.我的收获

1.1 本节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符合教材设计的思路,探究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2 导学案”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原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导学案的使用把老师从满堂灌、一手包办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做好“引导者”上,回归了老师的主导者角色,其效果自然是教学相长。例如:在学习运用图解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进行讨论再试着书写遗传图解,然后同组之间互相批改。通过这样的自学和互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书写的方法,并且真正理解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印象更深刻。而我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1.3 学案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部分后进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小C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在这次课堂上他成为了小组的发言人,回答问题表现好使小组得到了加分,他非常高兴。他在作业中写到:“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生物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后进生也参与进到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只要学生乐学爱学,学习效果一定会好。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2.不足之处

2.1 “导学案”式教学其实是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是个重头戏,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编写的学案,完成预习任务。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必须做足准备。上课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内容,课后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学生在面对多科目同时进行导学案教学的情况下,每天有预习和复习,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2 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不容乐观。小组交流学习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那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弱的、不够大方的同学常常是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真正实现参与讨论。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那些基础差、能力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原本在教师讲解、指导下尚且学不好,更何况让他们自学,那就更是不知所措了。

2.3 每节课短短的45分钟而言,学生要完成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汇报,教师也要进行指导、讲解及评价,每一节课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习题训练,在教学任务未曾修改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无法完成的,教学成绩如何保障?

2.4 这节课暴露出很多学生仍不会正确地运用导学案,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加强学生使用学案的指导,尤其注意:

2.4.1 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4.2 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2.5 编写合理适用的“导学案”困难重重。客观来说,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要比书写一个教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来完成。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同学科任课教师人员少,初涉“学案教学”,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网上资料多但并不一定使用,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就是“一言堂”、“二人组”,因此编出的“学案”往往在真正使用时才发现设计不够合理、问题设计不够恰当等。所以,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该以备课组集体设计为基础,发挥集体的智慧,分散劳动量,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这还需要我们一届一届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学案导学的利与弊》.吴艳红.《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4期

[2]《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张玲.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形式探微 下一篇:正视教学中存在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