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2-10-11 02:48:04

浅议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摘 要: 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早期阅读活动在专门途径下,提出教师通过“大书”的形式、利用提问的方式、采用游戏的手段指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三点策略。

关键词: 幼儿 早期阅读 指导策略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有两条途径:专门途径和非专门途径。专门途径是“教师根据阅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阅读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非专门途径是教师通过较少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活动,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并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建构、积累同化阅读经验”。《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以专门途径的开展教学活动是早期阅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对早期阅读材料的设计与组织,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大书”的形式,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给幼儿的形象越生动、越活泼,就越能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那么,什么是“大书”?即教师将图书上的故事呈现在卡片上,是教师自制的图书,能让全体幼儿一起阅读欣赏的大尺寸图书。当然,复合型的“大书”,即一张卡片上随着故事的深入,可以增加角色,添加背景,这更受幼儿的欢迎。

首先,通过“大书”阅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心理学认为,幼儿期是语言不断发展的时期,也是连贯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早期阅读活动最基本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所呈现的内容。用一张张卡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在“大书”中发现、找出以前未见过的符号、图画,帮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每一页故事的内容。这样在引起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看”是早期阅读的第一步,毫无疑问,幼儿看得越仔细,得到的信息越丰富,那么讲述的内容就会更精彩。由于幼儿通常最先看到的是最大、颜色最鲜艳的形象,观察到的是粗略的部分,容易忽视细节,教师就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给予引导,鼓励幼儿观察卡片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观察。如“小老鼠偷米”这样一个简单的画面,幼儿易观察到小老鼠背起米这一动作,教师可进一步提出“小老鼠在干什么?这是谁的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用什么词来表现呢?”等问题,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后面的背景,将前后故事联系起来。

其次,通过“大书”阅读,丰富幼儿的词汇。利用“大书”,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上下文的语言情景来理解,体会故事形象的心情,理解和掌握新词,使词汇量迅速增长。在观察的基础上,“看”得越多,“说”得也越多,幼儿便能感受到更为丰富的词汇、句式。幼儿学习词汇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丰富的词汇,为幼儿连贯、规范的表达打好基础。从语言描述的角度,帮助幼儿扩展词汇,提高讲述能力,发展完整的表达能力。再者,习得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同一种事物的同一特性,使得书面表述和口语对应理解。口语简明直接,书面语言精确细致,语言饱满,有层次。

最后,通过“大书”阅读,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幼儿通过“大书”进行讲述,在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频繁的语言交往,发展幼儿倾听能力。语言学习很重要的条件是乐于、善于倾听,这在早期阅读中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幼儿愿意听,注意听,主动欣赏,才能学会倾听。例如仓山实验幼儿园张静老师执教的散文诗《秋天的雨》中,就很好发挥了“大书”的作用。教师制作的“大书”,色彩艳丽、形象生动,让幼儿陶醉在秋天的美景之中,并很快吸引住幼儿,幼儿愿意倾听,乐意欣赏“大书”,主动学习散文中优美的句子。

二、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作品

第一,坚持阶梯式的提问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帮助幼儿围绕故事情节思考问题,从而理解故事,因而教师问题的设计对开展阅读活动至关重要。教师设计问题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心理、由浅入深的原则。如阅读活动《四季娃娃》设计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四季娃娃在做什么?四季娃娃怎么说的呢?你觉得哪个好呢?为什么?问题层层递进推进幼儿思考,从理解故事表面的内容到体验角色心理的情绪,从而读懂整个故事。

第二,巧设问题,吸引幼儿注意。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由于问题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效,因此问题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设计便能很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如《兔子先生散步去》第一幅图是兔子的家,小房子的门上画着兔子的头像。教师可以让幼儿猜猜兔子先生散步会遇到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当幼儿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紧接着说“你们猜得对吗,看看谁猜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兔子先生到了哪里”,这样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图片中,如果只是单纯问幼儿图上有什么,既达不到联系故事的效果,又不易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再看一个例子《胆小先生》,这是一个画面内容不易理解、主题较难把握的故事,根据该阅读材料的特点,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问题教师可先不提,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推动幼儿理解故事。

第三,善用研究性的问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研究性提问即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早期阅读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在充分考虑到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幼儿从方方面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能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避免用“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这样选择性的问题,多用“你认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你是这么想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样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再看《四季娃娃》的故事,问幼儿:你觉得谁说的对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同时学会借鉴故事的情节进行迁移。

三、采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著名儿童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质即工作,工作即游戏。将早期阅读和幼儿游戏整合,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培养阅读能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早期阅读可以体现在语言游戏、绘画、自制图书、表演游戏等游戏化的活动中。

例如表演游戏。幼儿将故事的内容展现在表演中,不仅要求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还促成幼儿对人物情节的深入探究。表演活动可以贯穿整个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在正式阅读之前表演,可以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教师通常将表演活动作为阅读活动的延伸活动。来看一个例子:在《老鼠请客》的阅读活动中,提出“熊大哥太大进不来,熊大哥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可借助表演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作品。通过“要怎么表现出来呢?要怎么表演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出来,把抽象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将其形象地展现出来。

再如在绘画活动中,绘画能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绘画表现的是幼儿内心的“语言”。幼儿喜欢画画,不仅如此幼儿还偏爱看自己描绘的作品,因此将绘画贯穿在早期阅读中,不但能看出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水平,还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表达,尝试与同伴合作制作图书,发挥想象力,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例如: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新问题:“小白兔还可以把桃花花瓣送给谁呢?桃花瓣又变成什么了呢?”每6个幼儿为一组,每组幼儿合作,在图画纸上编上1―6的数字,启发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协商,鼓励幼儿续编故事。例如可以把桃花花瓣送给小熊当胸花,可以把桃花花瓣送给小蚂蚁当小船,还可以送给小青蛙当小伞等。最后,把幼儿所画的作品制作成一本故事书,在小组或集体面前交流自制图书,最后放在阅读角,全体幼儿一起欣赏,引导幼儿愉快地阅读,充分体验阅读分享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在帮助幼儿习得早期阅读的经验的同时,提高幼儿“看”、“听”、“说”等阅读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以便科学地开展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忠,陈洁.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成果推广研究[M].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成功推广研究课题组,2000.

[2]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明红.早期阅读的材料的选择[J].幼儿教育,2007(9).

[4]王进.从《胡萝卜火箭》看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J].早期教育,2006(4).

[5]于海燕,解凌.试论情境表演与幼儿早期阅读[J].早期教育,2005(6).

上一篇:童声合唱团的指挥家 下一篇:大仲马式小说对金庸小说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