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悖论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2:30:41

由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悖论引起的思考

摘要:国际资本流动是金融全球化发展最显著的经济现象。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国际资本流动在总量上非常丰富,其规模增长也十分迅速,但在全球的分布却很不平衡。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悖论表明,新兴市场国家还远未融入金融全球化。面对金融全球化势不可挡的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悖论;新兴市场国家

一、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悖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成为由各个国家、国际组织等宏观主体和各国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机构投资者等微观主体所组成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历史进程。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其中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国际资本流动是金融全球化发展最显著的经济现象。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国际资本流动在总量上非常丰富,其规模增长也十分迅速,但在全球的分布却很不平衡。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征和趋势。这种集中在宏观上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和主导;在微观上表现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对资本的掌握与运营。无论作为投资国还是东道国,发达国家都处于主体地位,拥有国际资本总量的大部分;而无论是跨国直接投资活动、证券投资交易,还是债务资本的借贷,大多数都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或金融机构操作和运行。

可见,尽管金融全球化在近些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从某方面来说,它还远未完成。正如奥博斯特菲尔德和泰勒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提到,金融全球化主要局限在富国。虽然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的确大大增加,但主要是北-北流动,也就是说,从富国到富国(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不是北-南流动,从富国到穷国。大多数国际资本流动是富国之间的资产交换而且主要是为了资产多元化目的而进行。资本流动使富国的人通过持有其他富国的资产而能将所有的蛋放入不同的篮子,资产分散从而减少风险。国际资本通常没有流向穷国并按我们所预期的那样促进他们的发展。理论上,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的全球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发展中国家放开资本流动以后,可以促使资本从富国流向穷国,因为穷国的资本回报率更高。我们知道,劳动力在穷国相当便宜,因此会认为资本在穷国将特别具有生产性。穷国的工厂利润是如此巨大,在那里工资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资本应该在穷国有非常高的收益。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支配下,资本将流入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预期有大量资本从富国(资本收益低些)流向贫国(资本收益高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所指出的那样,国际资本流动的这一特点是个悖论:为什么资本没有从富国流向穷国?

尽管近年来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有了显著增加,但是资本主要还是在资本收益相近的富国之间流动。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急剧增加,而且现在以每年超过三千亿的规模流入,这听起来似乎很多,但是这只占全球私人资本流动总额的五分之一。如果将政府也算进来的话,最近的发展更令人吃惊。在过去30年里,资本并没有系统性的从富国流向穷国。而且自2000年以来,大规模的资本出现了反方向的移动。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一直在向富国输入资本。美国人从国外购买的商品与服务比他们向国外出售的商品与服务要少,因此现在美国政府的贸易与经常项目账户有七千亿的巨大赤字。这些赤字是由外国贷款来融通的,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每年向美国提供大约二千亿美元。如中国政府已经积累了超过1万亿的外国资产,现在是美国国债全球最大的持有人之一。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平衡的规模有所下降,但资本仍持续的从穷国流向富国。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北-南资本流动占总资本流动的比重,远比不上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时期北-南资本流动占总资本流动的比重。如1914年,阿根廷大约一半的资本是由富国所提供的,特别是英国。现在,阿根廷资本中由外国所提供的不到6%。这种资本流动方式的改变并不只限于阿根廷。1913年,全球超过25%的外国资本流向人均收入不到美国人均收入五分之一的那些国家;1997年,这一数字降到大约5%。因此,尽管全球化促进了资本的快速流动,但是资本流入更多的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金融全球化远未完成,新兴市场国家还远未融入到全球金融体系中。而现实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该如何对待金融全球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应对之策

(一)正确认识与对待金融全球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贸易和信息的全球化已经使得地球上的很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全球化使穷人的劳动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并且从总体上来说,为世界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稳定。没有金融全球化,新兴市场国家将不能发挥其潜能,他们的持续贫困将会引起进一步的不稳定以及与其他国家政治关系的破裂。尽管金融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减少贫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金融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也会给一个国家及其公民带来破坏性的经济危机。近来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危机生动的阐释了金融全球化的收获与付出,并且为那些希望成功融入全球化的国家提供了一些警戒性的教训。不管你是否喜欢,金融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怎样,金融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魔鬼已经逃出了瓶子,我们必须找出与之平安相处的办法。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应该认识到金融全球化不仅是危险,也是机会,正确认识与对待金融全球化,才能趋利避害。

(二)开放金融市场,改革金融体系,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向外国资本以及外国金融机构开放市场,只要开放程度足以使进入的外国资本和外国机构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那么金融全球化会是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的体制改革力量。如果国内企业能从国外或者从在不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金融机构借贷的话,那么国内的金融机构会开始丧失许多老顾客。国内金融机构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寻找新顾客,将资金贷给他们。为了达成目标,他们需要有好坏信用风险的信息并且还要跟踪调查借款者以确保不承担额外的风险。从而国内的金融机构发现他们需要支持体制改革,如更合理的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这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获得他们将资金贷出时所需要的信息。国内金融机构会认识到有必要改进法律制度,这样他们能够实施约束性条款或者如果借款人违约能够索要抵押物。因为全球化,国内金融机构会支持法制改革,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获得利润而且可以巩固他们的产权,这对于投资有着直接的激励作用。当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一个国家,国内金融机构必须更有效率才能生存,而事实也是如此。外国金融机构带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好的做法,如从他们过去经验中习得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可能促进对国内金融机构的技术转移。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助于国内谨慎监管的改进,因为监管人员看到那些被成功运用到外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方法后,会坚持这些方法应该在国内金融机构中采用。外国金融机构还将充当机构改革的支持者,旨在改进金融市场信息质量,因为作为外来者,他们不可能获得和国内金融机构同样的内部信息。尽管,金融全球化最重要的好处就在于促进金融发展,但这是间接的,金融全球化还有一些附加的直接好处。如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可以增加可用性资金,这又必然会增加资本的流动性并降低资本成本,这样会刺激投资与经济增长,而这种经济增长的的确确已经在那些对外国资本开放股票市场的国家中产生。

三、结束语

金融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新兴市场国家要获得经济上的起飞与发展,就不能脱离全球化,而应该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将其金融体系融入到金融全球化进程之中,否则会更加落后与被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际地位,改善国际资本流动现状,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利益,谋求与发达国家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Mishkin, Frederic S.Why We Shouldn’t Turn Our Backs on Financial Globalization[J].IMF Staff Papers,2009(56).

2、Obstfeld,Maurice,Alan M. Taylor.Global Capital Markets: Integration, Crisis and Growth[M].Cambridge,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Lucas Jr.,Robert.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

4、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金融体系与落后国家的发展[M].中信出版社,2007.

5、杨红.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利益的分配[D].吉林大学,2007.

6、赵奉军,高波.全球金融危机:收入分配视角的解读[J].世界经济研究,2010(1).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论我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金融助推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