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产品质量整治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11 01:57:48

领导产品质量整治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今年7月以来,国务院和重庆市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一系列重要文件。*月*7日,国务院在杭州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月**日,市政府又专题召开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一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如此大的动作,这是近几年来的第一次,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体现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涵就是以人为本,而正在开展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正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专项整治行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一是要加强保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专项整治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细化工作方案;有关职能部门要在保证执法和监督抽检等经费的同时,加大投入,逐步改善检验检测设备和执法装备,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要率先垂范。各乡镇政府和各牵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吃透精神,记牢目标,深入基层,靠前指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去检查,确保如期实现目标。要专题听取每一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认真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深入现场,一线指挥,带队检查,全面参与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三是要落实责任。要围绕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按照“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的要求,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层层分解,把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目标分解落实到居委、村社、企业,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各乡镇、各牵头部门每周要对8大任务、*5个目标、特别是**个*0%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汇总进展情况,并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健全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内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履行职责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严肃处理;对因工作失职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据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目前全县还有*个县级部门和*个乡镇的专项整治方案、*个乡镇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合作备忘录未交到县专项整治办公室,说严重一点,这是单位主要领导对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不重视的具体表现。希望会后立即交到县专项整治办公室,以便了解情况和接受上级检查。

第二,加大基层工作力度。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基础在基层,整治成果体现在基层,整治任务的完成更要靠基层。专项整治工作要扎实有效推进,只有把村社、居委、企业充分发动起来,整治行动方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要通过在媒体开辟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国务院《特别规定》,讲清专项整治的目的、内容、目标和责任,使基层透彻了解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特别是专项整治8大任务、*5个目标和**个*0%的具体内容,不断增强基层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感、危机感;二要通过指定企业质量信息员,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监管员、信息员、巡查员等形式,把村社和居委的群众发动起来,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小商店和小餐馆的监管。三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工作做起,使各项整治目标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安全、人人维护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第三,把握整治重点环节。这次专项整治任务重、头绪多,标准高、要求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8大任务、*5个目标和实现**个*0%,必须集中力量选准突破口,针对主要矛盾,攻坚克难。要突出重点打好硬仗,找准问题开展歼灭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把握以下关键环节:一是要全面调查摸底。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5个整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本辖区、本行业的企业分布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要认真梳理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相关情况,切实找准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一个隐患一个隐患地加以整治。对本辖区、本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直接部署,一线督办,下决心、下大力气彻底解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认真梳理后于*月*6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二是要把握重点对象。要把产品数量多、销售面广、市场占有率高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等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单位作为整治重点,把最容易制假售假、最容易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的小作坊、小摊点、小商店、小餐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三是要突出源头监管。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注意发现和解决源头性问题。尤其在落实*5个目标和**个*0%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落实“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核心是可进行责任追溯”的要求。“两个链条”就是要建立工业品从设计、原料、加工直至销售的监管链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无证查处、监督抽查、缺陷召回以及进出口产品注册登记等制度;健全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监管链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小作坊监管、无证查处以及进出口食品的“一个模式、十项制度”等制度。“一个体系”就是要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预警通报、质量追溯、应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一个网络”就是要建立覆盖全县的监管网络。“核心是可进行责任追溯”就是要确保对任何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都能追到源头,都能查出是哪个企业生产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各乡镇、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确保有效链接、无缝监管,对实行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工商、卫生部门发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时,是本县生产加工的要及时通报给质监部门,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好质量和安全问题。

第四,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积极采取“查、治、管、扶、建”等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既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为标本兼治打好基础。一是查,即清查。要通过拉网式的检查,把底数摸清楚,把问题找出来,从而将该纳入到监管范围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二是治,即整治。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故意逃避检验和执法监管、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企业进行依法查处,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尤其是对故意制售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要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严肃查处,该取缔的取缔,该处罚的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彻底解决“打不痛、打不死”的问题。三是管,即监管。要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采取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类企业的监管。对小企业、小作坊要健全各种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监管网络。四是扶,即帮扶。把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家免检、重庆名牌、重庆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出口免验等措施,加强指导帮扶,引导规范提高。五是建,即建设。建设更多的食品放心社区,食品放心乡镇,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立起“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模式,促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光靠几个月的专项整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各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之常态化、永续化。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通过加强食品等产品的行业准入管理,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信息机制、案件移送机制、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机制和奖励举报制度、监管责任制度、制假“黑名单”制度等措施,强化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管手段。二是要建好监督网络。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联为一体,先把食品、药品、农产品和涉及安全的消费品纳入监管网络,然后再逐步扩大,切实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置于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内,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置问题。三是要及时总结经验。要认真梳理和归纳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包括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把这些经验和做法上升形成可以管长远的制度或文件。逐步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六,认真开展督促检查。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县政府决定从*月**日到**月*日,组织7个督查组,由县级相关牵头部门的分管领导带队,围绕领导是否深入基层、工作保障是否真正落实、部门之间是否协调配合、整治重点是否明确、违法行为是否严厉查处、违纪违规现象是否有效遏制、已查问题是否得到妥善整改和根本解决等内容,采取实地督查、随机抽查、突击检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各乡镇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现场督查。各乡镇政府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在*月底前,到辖区的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至少开展一次现场督查,分管领导要带队深入一线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县督查室要对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开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第七,把握舆论宣传导向。专项整治是否深入,舆论导向很重要。要通过开辟专刊专栏、组织网上访谈等方式,及时报道重大整治行动和重大整治成果,大力宣传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宣传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食品放心乡镇和食品放心社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弘扬正气,引导消费。对行动迟缓、进展不快、问题长期存在,甚至边整治边发生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地区、单位和典型案例,要予以通报批评。要规范和完善新闻制度,及时对重大问题作出回应;要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新闻媒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专项整治的强大声势与合力。

上一篇:领导群团专题调研会讲话 下一篇:当代书法创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