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12法”助物理习题课飞翔

时间:2022-10-11 01:56:49

“四步12法”助物理习题课飞翔

摘 要:物理习题课是物理学科重要的课型之一,从当前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四步12法”教学模式,对物理习题教学的四步设计思路和技巧、教学方式方法操作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物理习题课教学必有的三个基本要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形成一定的解题方法或建构某种物理模型,提高个人的审题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自主学习;引领探究;总结升华

“四步12法”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导、以学定教,通过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步让学生自主达成学习目标。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总结了物理习题课教学与模式的有效整合,归纳了物理习题课教学应有的三个基本要求:(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思维灵活性、动手主动性和获得成绩的激励性。(2)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给他们足够宽广的舞台去自信地展示、讲解、分享,挥洒他们的智慧,赢取他们应得的掌声和赞许。(3)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培养学生质疑、点评、补充、反思、总结、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帮手和助手。

高中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学生能听得懂,做的时候又无从下手,特别物理习题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研究以及物理实验中理论的深化、扩展,是对学生审题能力、迁移能力、实践能力的一种考验。以往习题课一讲到底,简单的对答案,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的粗糙互动,这种形式下的教学,学生思维度不够,教师点拨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清楚,更谈不上发散性思维,也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四步12法”教学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四步及12法的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主动参与性、灵活思考力,特别是“引领探究”环节,通过自主探究、互助探究、引领探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科学探究精神。“四步12法”教学模式与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整合,让学生真正爱学习、乐于交流、敢于探究、勤于思考。那怎样做才能达到有效呢?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自主学习”环节

习题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研究以及物理实验中理论的深化、扩展,在于强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只有有胸有成竹的知识体系框架,才会有信手拈来的熟练与自信。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不能设计成知识的简单罗列、公式的默写,应该结合知识和能力目标,巧妙创设情境、或建立物理模型、或设疑激趣、或习题初探导引等,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兴趣被点燃、热情被燃烧、思维被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之中,所以“自主学习”是良好的开端,开好头,还怕没有精彩的过程吗?

二、分层渐进,灵活调控

引领探究、训练检测。习题课这两个环节相融进行,设计要让学生有探究的热情和欲望,设置能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自我知识形成的探究题,以掌握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差异及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有探究性质的中等题,层梯渐进,让每个学生都能“下得了手”,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互助下有效解决,以培养学生深入思维、敢于探究、乐于交流、追求成功、团结进取的良好互助精神,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做好指引帮助。

本环节在调动学生充分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展示、评讲习题,并能点评、质疑、补充,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做好适时的引导点拨,共同完成习题探究,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这样操作必须做足课前功课,课前要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对知识的运用和挖掘要有一定的深度,并做好疑难问题的汇集,带着自己的学习困惑一起学习;在课堂上,或讲评、或讲解、或质疑、或点评,每个人思维都是积极主动的,强化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增强审题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分析,形成一定的解题方法或建构某种物理模型,让整个课堂从始至终都从学生发展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节课有一定的收获。

三、总结升华,让知识内化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归纳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收获,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思考,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准确地整理、归纳出知识的框架,或建立物理模型,或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将知识深入内化成自己的需要并能运用自如。

四步的有效运用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行,并能结合课型开展教学,物理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和进步,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思维回归给学生,将蓝图交给学生来绘制,我想他们会给我们满意的画卷。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殷传宗.物理教育学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三中学)

上一篇:对高中体育创新式策略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