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过氧化值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10-11 01:35:09

食品过氧化值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当前各类食品过氧化值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原因及改进方法,并对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该方法对过氧化值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过氧化值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1 引言

近年来,食品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中糕点、油炸食品、方便面等在人们的生活食品中占着很大的比例,但这类食品中油脂含量较高,也普遍存在用油质量差等问题,导致食品产生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国家卫生标准中有相应的指标要求,其中过氧化值测定是了解油脂变质程度的重要的指标。

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包含的过氧化物的含量,限于生产条件、长期贮存等因素,油脂中脂肪酸可能断裂,因为产生过氧化物,较高的过氧化值,会促使油脂更容易被氧化[1-2]。一般情况下氢过氧化物是油脂氧化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所以过氧化物测定是分析变质过程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2 影响因素及检验方法研究

测定过氧化值的方法一般有硫氰酸铁法、碘量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碘量法,包括滴定法和比色法。对于不同种类的样本,不同方法检测灵敏度不同。

本文探讨的是碘量滴定法,因为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2.1测定方法

依据GB/T5009.56--2003的方法提取油脂。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样品重量视含油量而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石油醚(沸程:30℃--60℃),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供测定用[5-6]。

依据GB/T5009.37-2003 的方法测定过氧化值。

2.1.1方法原理

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物,由于与碘化钾发生反应,会产生游离碘,所以本方法的基础是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试,以计算过氧化物含量。

2.1.2测定试剂

(1)配制碘化钾饱和溶液:方法为称取14g碘化钾,在10ml水中溶解,并贮存棕色瓶中待用。

(2)配制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方法为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待用。

(3)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020mol/L]

(4)配制淀粉指示剂(10g/L):方法为称取可溶性淀粉0.50g,加入少量少水,调配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并调匀和煮沸。

2.1.3检验步骤

称取适量油脂(称样量根据估计的过氧化值而定)放置于250mL碘量瓶中,注入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待测试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1.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确保瓶盖密封;并缓慢振摇0.5min。之后将样品放置于暗处3 min。取出加入100ml水,摇匀后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直到蓝色消失。

取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1.4结果计算

2.2检测中应注意的影响因素

首先,按照标准要求试样提取油脂的需要放置过夜,但在实际工作中,放置过夜会超过15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根据室温的不同,会造成结果偏高,适当的时间应在6―8小时为宜。

其次,对于减压回收的时间和温度的控制,应使温度高于石油醚的沸点,但也不能太高,应在65℃―70℃之间,15min左右效果最好,溶剂完全挥发后立即取出测定。减压回收后的油脂最好立即进行滴定,放置时间长会造成样品的过氧化值偏高。滴定所用的碘化钾饱和溶液应澄明无色,若溶液呈淡黄色,有游离碘析出时,不要使用,需重新配制,最好现用现配

另外,第一步反应应在强酸性溶液中发生,第二步反应则必须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进行,加水的量需要严格控制。根据过氧化值高低,调整称样量,以使滴定体积处于最佳范围,减少误差。对于含水量高的样品可以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提取的脂肪一定要透明,不应含有水分和残渣。

最后,粉碎样品不易太碎,否则过滤时会造成困难,使时间延长,影响测定结果。

3 结语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检测日益受到食品检验人员的关注,如何更准确更快速的实现分析测定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中方法将有益于提高检测精度,将对该类检验方法的推进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 赵新淮,张娜,王琳.油脂过氧化值的碘量测定法比较研究.中国油脂,2003.4:32-36.

[2] 程建华,杨卫民.油样短期存放条件对过氧化值测定的影响.中国油脂,2004.2:50-53.

[3] 江秀明,周长智.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2:22-25.

[4] 丛玲美,姚小华.长期贮藏对油茶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2007.2:78-80.

[5] 王爱娟.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含量.食品工程,2008.9:55-58.

[6] 潘颉.木薯微孔淀粉微胶囊化罗非鱼油技术研究.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9:32-33.

作者简介:薛婷允,1973年6月,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究生,工程师,食品理化检验,哈尔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上一篇:刘璇 我和幸福不差0.01毫 下一篇:浅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