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1 01:22:40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问题探讨

2015年2月,在陕西视察期间,深刻阐述了关系陕西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从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看,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因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线,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前提。

“十一五”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成功地从全国欠发达省份行列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追赶超越成为陕西发展的“新常态”。如何推进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因此,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推动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定位

从2000年至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00年,陕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9.93∶41.99∶38.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15元。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60.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13.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8.8∶51.5∶3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023元。全省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141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171.86亿元,增长了12.90倍,在全国的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15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2015年2月,在陕西视察期间,深刻阐述了关系陕西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前提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看,追赶超越的本质是实现陕西经济转型发展。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涉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即结构转型与体制转型。从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看,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因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线,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前提。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现代经济发展就是通过产业的调整升级得以不断推进。

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陕西产业结构概况

2000年以来,陕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业优势产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提速,非公经济比重大幅度增加。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51.5∶39.7,第一产业增长5.1%;第二产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9.6%。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根据陕西三大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已基本形成了以“关中科教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格局。

陕西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2000年至今,支撑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是能源化工,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第二产业中能源资源开采比重较高;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陕西发展的整体推进。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多重表现,如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地区间的差距;地区内部的不平衡,以陕北榆林地区最为突出;城乡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中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备,以绝对的优势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比例较低;陕北地区的第一、第三产业比例明显较低;陕南地区的第一、第三产业比例明显高于全省。

三是体制机制滞后,非公经济发展不足。陕西“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民营经济比重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2014年陕西非公经济增加值9324.42亿元,占GDP的52.7%(同期重庆、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江苏分别是61.3%、60.3%、67.4%、72%、62.3%、67.2%,2013年山东为55.5%),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多数省份。加快以国有企业改革、壮大非公经济为主要任务的体制改革,突破体制瓶颈制约,已经成为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支柱产业的关键环节。

加快推进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结合陕西发展现状,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思路,推进“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激发经济主体创新潜能,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及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推动作用,引领和支持国内外创新要素与产业有效配置。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推进“陕西制造”迈向“陕西智造”,构建具有陕西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

首先,陕西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农业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省区,陕西应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绿色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优化布局,创新模式,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其次,陕西要主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陕西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基础较好,但整体竞争力有限。因此,陕西应借力其科教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先进“智造业”的比重,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陕西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征,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态势,也是强化区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陕西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需求,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活业水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调整产业布局,突出区域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陕西整体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陕西要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适度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坚持“五化同步”,着重解决产业布局趋同、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发展粗放、产城发展错位等问题,按照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聚集,加强各城市的有效交流合作,推动区域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军.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9.

[2]崔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环境的关系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3.1.

作者简介

姚 蓉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上一篇:夏冬:家乡的商机不比北京少 下一篇:脱贫摘帽如何“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