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歪头 睡不蒙头 走不低头等

时间:2022-10-11 01:17:52

坐不歪头 睡不蒙头 走不低头

民间有句话叫“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简简单单12个字,通俗易懂,告诉人们在坐着、睡觉和行走时,头部应当保持正确的姿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宏才对此解释说,“谚语里之所以有此三不,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密不可分。”而且,良好的姿势习惯对人体气息、经络大有好处。

所谓坐不歪头,就是坐着时应保持头部正直,克服将头歪向一旁的习惯。坐姿本是一种休息的姿势,如果歪着头坐,反而会使颈部肌肉和韧带产生疲劳,长期如此会导致颈椎疾病。

睡不蒙头,是说睡觉时应将头部露在外面。蒙头大睡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最主要就是因为被子里的空气少且不新鲜。王宏才强调,中医讲“吐故纳新”,而蒙头睡吸入的却是“浊气”,对健康十分不利。蒙头而睡还会使呼吸不畅,不仅晚上睡不好觉,容易做噩梦,第二天醒后还会感到头晕、乏力。

走不低头指的是走路时头部应保持正直前视,不要低头或左顾右盼,这样有利于颈椎和腰椎保持正直,对颈椎、腰椎都有保护作用。长时间低头走路不仅会导致弯腰驼背,还会使腰椎变形。

养生强调的是习惯成自然,不妨将此类民谚抄写下来,或在头脑中熟记,然后长期坚持做下去。

(摘自《江南都市报》文/常文)

多“情”使人长寿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想,到底有没有长寿的方法或是秘诀呢?答案是:有,那就是多“情”。

友情多交流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湖光山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力;或三五知己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以发展友谊,维系感情,保持轻松友爱的环境,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所以,广交益友是老人长寿的助力。

爱情多甜蜜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敬爱多长寿。”人老了,不可无伴,老夫老妻在一块,没事可以相互聊聊,相互安慰劝解,有个头痛脑热的也能互相照应,互相体贴,使爱情更加巩固与升华。即使是丧偶老人,也要冲破一些偏见和阻挠,创造条件重新找个“老来伴”,重组一个家,使爱情得以延续与发展。

心情多愉悦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绪、开阔的心胸、平静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淡然处之,切莫耿耿于怀,要学会宽容。

心理学家发现,与人为善者能够长寿,因为心胸宽大,心情舒畅,乐于助人的人,其免疫与抗病能力也会发挥出神奇的作用。同时,要尽量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确立精神支柱,从中寻找乐趣。

(摘自《生命时报》文/赵东柳)

卫生间里别做6件事

美国曾有统计称,人一生中有5年的时间待在卫生间。洗澡、如厕、刷牙……虽然每天重复相同的事,但你的习惯并非都正确。近日,美国某网站总结出 “别在卫生间做的6件事”。

1.冲澡时张着嘴巴。淋浴喷头是病菌的温床,热水器也是细菌藏匿的场所。冲洗头部时,最好闭上嘴巴,以免细菌通过水流进入体内。

2.总是拉上浴帘。霉菌最爱阴暗潮湿的地方,被浴帘遮住的洗浴房就是它的“爱巢”。洗浴后,最好拉开浴帘,打开排气扇。

3.冲马桶不盖盖子。冲马桶时,细菌可能会趁机进入空气中,最好先放下盖子再冲。

4.把牙刷放在洗脸盆的台面上。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牙刷上。所以,牙刷最好放入抽屉或柜子里。

5.存放化学用品。卫生间里湿度和温度较高,有的家庭卫生间没有窗户,空气无法对流,更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卫生间最好不要存放过多化学用品,各种清洁剂一定要单独存放。

6.女性擦由后向前。该动作很容易导致女性尿路感染。正确的动作应该是由前向后擦。

(摘自《青岛日报》文/江钰)

论人短长

是一种心理转移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或嫉或羡论人短长,其实并非出于恶意,大多只是一种心理转移,排解自己的压力。据心理学家研究显示,背后说他人闲话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有句老话说得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说明背后说他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有调查显示,朋友、亲戚等熟悉的人往往是自己议论得最多的人,而且许多是负面评价,但这不代表我们讨厌他们,只是因为彼此很熟,潜意识中觉得危害较小。

如何戒除“论人短长”的心理呢?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寻求正常的心理满足是消除背后说人行为的有效方法。要减少自己的好奇心,学会以平常之心对待自己遇到的各种小道消息,降低自己这方面的好奇心,那么对关于领导同事、邻里亲朋的小道消息也就没有了兴趣。其次要心存仁爱之心,做人,要学会与人为善,要自觉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考虑一下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必要的麻烦,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现代社会的人,要自尊自爱,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入手,自觉地抵制不良的风气,在很多时候,需要你保持沉默,因为“祸从口出”,往往不经意的话语会使对方感觉不舒服。

(摘自《大河健康报》文/王若愚)

3种情况当心低血压

高血压已引起多数人的关注和警惕,但是对于低血压,却很容易被忽视。人的血压是波动变化的,一年当中血压变化夏季偏低,与冬季相比,大致低12/8毫米汞柱。

低血压主要分为3种类型:

性低血压在发生变化,如蹲起站立、长时间站立时由于头部供血不足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的症状。此类型多见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数老年人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压调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服用降压药不当而造成血压被降得过低。

体质性低血压以体质衰弱者及女性较多见,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可能出现长期眩晕、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易疲劳等。不少白领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极少进行体育运动,时间一长血管的活动随之减少,血管的反应性也逐渐变差,突然进行诸如下蹲动作时,血压不能轻易回升,会产生晕眩感。此外,还有些女孩为了瘦身,过度节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极少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长此以往,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低血压的症状。

一过性低血压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较为常见,因出汗过多、血管扩张而导致血液供应量减少,会出现暂时性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

低血压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果难以耐受剧烈的活动,可以选择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等;其次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不节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建议晨起喝杯淡盐水,补充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老年人要特别重视性低血压的预防,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平时要注意变更时的速度,比如起床或蹲下后站立时不要过急过快。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可选用中药“生脉散”进行调理。

(摘自《生命时报》文/尹若雪)

上一篇:老人家 请侧身下楼 下一篇:白带像豆腐渣一样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