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成本与经济指标分析

时间:2022-10-11 01:06:17

工程成本与经济指标分析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本文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入手并结合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关键词:项目成本;经济指标;湖北定额;定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中标,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定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照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根据分部分项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定额)计算求得,直接成本的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取费系数计算求得。属于有专门用途的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税金、概预算定额编制费和劳动定额测定费等,不包括在预算成本内,但为便于对比计算,也作为独立的项目反映。

项目成本

在平日工作中,遇到各地方工程,首先考虑运用当地定额进行造价控制,各地方定额的编制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工程量》,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核算范围、项目设置和计算口径,不仅应与财经制度规定,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一致,而且应相互一致。

每一工程开工前,统一确定工程项目目录,据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各种原始资料的记录、核算、上报口径统一、明晰,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才有相互对比、考核、分析的基础。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概算编制原则

根据典型无站台柱雨棚模型计算出一个温度区段基础顶面(或桥墩面)以上的工程数量(含桥上站为支承雨棚柱而设的纵向大梁)。根据工程数量给出典型无站台柱雨棚技术经济指标。

1. 采用定额

(1)鄂建文[2008]214号文颁发的《湖北省建筑、安装、市政、土石方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单位估价表)》。

(2)鄂建文[2008]215号文颁发的《湖北省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3)鄂建文[2008]216号文颁发的《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2. 工、料、机价格取定

(1)工费基期

普工按42元/工日计算,技工按48元/工日计算,高级技工按60元/工日计算。编制期不调整

(2)材料费基期

材料费为定额基价水平(《湖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价格》(2007年度水平))。

(3)编制期:除指定材料价格外,其他材料按《武汉建设工程价格信息》(2010年10月)调整。

(4)施工机械使用费

基期按鄂建文[2008]215号文颁发的《湖北省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编制期不调整。

结构各部分所占的用钢量比重分析与控制

结构各部分所占用钢量对经济指标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饼状图能够很好的反映结构各部分用钢量比重(图10.1所示)。附录B给出了不同形式雨棚的结构各部分所占的用钢量比重分析饼状图。其中,总用钢量为理论主体结构用钢量,只考虑建入模型中的主要构件的重量,包括梁、柱、檩条、支撑和拉条。

结构各部分所占用钢量比重分析饼状示意图

主体结构和檩条占结构总用钢量的80%以上,檩条的用钢量曲线随柱距的增大明显上升。主体结构的用钢量也随着柱距缓慢上升。而三跨实腹式钢梁结构,檩条的用钢量曲线随柱距的增大明显上升,特别是柱距大于24m时,檩条用钢量随柱距增大而急剧增加。在柱距15m至24m这一区间内,檩条用钢量曲线上升比较平缓。主体结构的用钢量随着柱距曲折变化,在柱距小于18m或大于24m的区间内,曲线急剧下降;在柱距18m至24m这一区间内,略有增幅,曲线基本上呈平稳的直线。

总的来说,实腹梁结构主梁的用钢量比例较大,单跨实腹梁结构主梁的用钢量约占总用钢量的48%~50%,三跨实腹梁结构主梁用钢量约占总用钢量的36%~42%;而桁架结构中的梁、柱、檩条用钢量各占的比例相对均衡;屋面支撑体系占总用钢量的比例较小,为5~8%。风压的变化对用钢量比例影响很小。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了雨棚柱距、风压和结构形式等因素对结构用钢量的影响,并对结构梁、柱、檩条以及其它构件等所占用钢量比重绘制了饼状图,主体结构和檩条占结构总用钢量的80%以上。

综上所述在控制工程成本上,首先要严格控制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一般来说,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O%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另外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0%~70%,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三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最后就是要考虑奖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其次是控制机械费用。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第三是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最后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为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保证在施工过程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进行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理、有利的调整和完善,确保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损失,并从法律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总之,搞好工程成本与经济指标分析,加强合同管理,对严格控制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损失,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长义.关于土建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要求[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21(1).

[2] 黄丽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吉林大学, 2007, (05) .

上一篇:变电站主要设备安装调试过程控制要点 下一篇:确立和谐城管理念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