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安全变奏,东北亚局势堪忧

时间:2022-10-10 11:59:26

韩日安全变奏,东北亚局势堪忧

朝鲜半岛南北向长约1100公里,计划于明年底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选择的是探测距离600公里的终端模式。但萨德入韩,不可避免会损害中韩战略互信。

韩国与日本最近的两大事态,给东北亚一隅重新罩上冷战式的阴影。7月8日,美韩两国共同宣布,美国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以应对朝鲜的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弹道导弹的威胁。7月10日,日本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参院选举中获胜,使国会中“修宪势力”迈过提议修改宪法所需的2/3以上议席门槛。

萨德入韩,不仅会加剧半岛紧张局势、冲击中韩关系,客观上还为中美战略竞争开辟了反导这条新的战线。日本首相安倍拿到修宪“门票”,虽不能确保修宪成功,但携胜选之势促使日本在安全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已确定无疑。一个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且军事力量更强大的日本,正是美国在与中国战略竞争过程中所乐见的。

“亚洲悖论”,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就任后首次访美期间,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提出的说法。她想表达的担忧是,亚洲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同时,政治、安全上的合作却相对滞后。朴槿惠总统的担忧,事实上指的是亚洲依然没有摆脱安全困境―一方追求安全的做法,会加剧另一方的不安全感。韩国与日本最近的事态,触动的正是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敏感神经。 萨德入韩的冲击

当地时间7月19日凌晨5时45分至6时40分许,朝鲜在黄海北道黄州地区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了3枚弹道导弹。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发射的导弹属于“飞毛腿”和“劳动”系列,飞行距离约为500至600公里,打击范围可覆盖韩国全境。韩媒分析称,朝鲜试射导弹是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回应,训练的假想打击对象为韩国港口和机场,以便在有事时能先发攻击。

南北向长约1100公里、东西向最宽不到400公里的朝鲜半岛,成为导弹与反导的较量场,这是萨德入韩的第一个冲击。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一块区域―面积小得双方都没有多大腾挪空间,却上演着激烈的长距离、大威力武器攻防对抗。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李相根认为,对韩美联军来说,萨德部署在韩国,只会促发军备竞赛,而不是通过削弱朝鲜的导弹攻击能力来强化半岛的安全,“部署萨德更可能成为朝鲜强化而非放弃其核打击能力的借口”。

损害中国的战略利益,这是萨德入韩的第二个冲击。根据韩方的解释,萨德系统探测雷达有前沿部署模式(探测距离2000公里)和终端模式(探测距离600公里)两种,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选择的是后一种模式,而且方向会“固定”为面向朝鲜。言下之意是,萨德不影响中国的战略利益。但在李相根看来,能够降低雷达输出功率或固定雷达探测方向,意味着必要时也能增加功率、改变朝向针对中国。也就是说,萨德是否切换模式转为针对中国,中国只能依靠韩美的口头承诺。问题是,如果承诺不可靠呢?

萨德入韩,不可避免会损害中韩战略互信。韩国国内已经出现了中国是否会就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对韩国实施经济报复的担忧。截至目前,中国的反应仅限于外交抗议层面。韩国世宗大学教授尹硕俊近日撰文称:“中韩在萨德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使两国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能长期得到维系。”尹硕俊的判断或许言过其实,中韩战略合作不会中止,但战略互信必将受损。

计划于明年底部署的萨德系统,韩方负责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员以及操作都由美方负责。对于中国、俄罗斯的反对立场,韩国国防部长韩民求的回应是,这事关韩国的军事。对此,韩国庆南大学远东研究所学者金东烨,在接受韩媒采访时问道,这是由美国(在韩国)操作的战略性武器,提“”这个词站得住脚么?他认为远东的地缘政治风险正在增加,部署萨德的背后,隐现的是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安倍修宪看点在哪

7月10日的参院选举结果,让安倍成了全日本最具幸福感的人。这是他“梅开二度”―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领导的第四场选战,而且是四连胜。更为关键的是,这次胜选,让安倍修改日本宪法的夙愿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自民党从建党之初开始,就把修改宪法并在新宪法下施政,作为其目标。”安倍7月10日晚在自民党总部发表胜选感言时这样说。从安倍个人来说,这可能是他第一次,也是最佳的实现其外祖父岸信介前首相遗愿的机会。

赢得参院选举后,安倍内阁已经把修改宪法列入国会讨论议程,敦促各党派就修宪达成共识。虽然目前主张修宪的政党拥有了日本国会两院各2/3以上议席,但在修改什么、如何修改上并没有达成共识。而且,成功修宪的最后一关―全民公投,“修宪势力”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迈过。选举当天,日本广播协会所做的出口民调显示,赞成和反对修宪的比例分别为33%和32%,高达36%的受访者立场是不确定。以这个民调结果来预判日本修宪公投,悬念或许不比英国脱欧公投开票前低。

但安倍在修宪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安倍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为修宪造势。目前自民党内已没有能挑战安倍的政治人物,他在首相大位上干到2018年9月几无悬念。而且,从理论上说,若自民党在2018年9月的国会选举中获胜,安倍还可以继续出任首相。其次,与主要反对党相比,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运作“投票政治”上技高一筹。这次参院选举,自民党抓住经济改革这个选民的核心关切,只字不提修宪。而却把阻碍安倍拿到2/3议席作为主攻点,与选民的互动似乎不在一个时空维度。

在胜选当晚,笑逐颜开的安倍表示,自民党关于修宪的草案,可以作为各党派讨论的基础。他说的是自民党2012年对外公布的宪法修改草案。这份草案对宪法第九条的修改,提出了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并赋予首相三军统帅的权力,同时也保留了“放弃国家交战权”条款(但删除了目前宪法中“永远”的表述),以及“不以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条款。不过,去年安倍内阁对宪法第九条的“解释”,明确了所有这些原则都不能阻碍日本“行使联合国赋予所有国家的自卫权”―事实上架空了宪法第九条非战条款。

以安倍的政治智慧,提交给日本选民公投的宪法,不会彻底褪掉和平的外衣。他甚至会把它包装成建设“美丽日本”所必需的“美丽宪法”。荷兰的日本问题分析师索菲亚・奈特近日撰文称,尽管目前修宪民意存在不确定性,但成功修宪的可能性并不低。她认为,如果安倍把修宪提交公投,那么安倍执政期间反安倍选民的糟糕投票率,选民缺乏公投经验,加上日益沉默的日本媒体,这一切都可能意味着公投成功,比目前民调所显示的结果要更加容易。

“如果我们赢得参院选举,将出现一个真实的安倍。”日本右翼民间团体,也是“修宪势力”最大的后援团队“日本会议”的会长田久保忠卫,去年11月在一次集会中这样说道。他所说的“真实安倍”已经出现,那就是要通过修宪给日本军事力量松绑的安倍。索菲亚・奈特在上述文章中称,没有了宪法的限制,日本可能会成为美国事实上的军事助手。“但这种变化,会给区域稳定,尤其是日本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带来潜在的深远影响。” 难逃“亚洲悖论”

无论是萨德入韩还是日本修宪,都在印证朴槿惠总统所说的“亚洲悖论”。经济上的水融,并没能稀释东北亚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与美国同盟体系,两者互为因果,或者相反。而且,美国正在推行的亚太战略,正在强化上述逻辑。这也再次证明,在所谓权力转移的大背景下,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没有发生质变,美国仍然依托军事同盟体系,主导着这个地区的安全议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继续修宪,韩国继续与朝鲜缠斗―都是以安全之名。

韩国与日本下一步的动向,很可能是“韩日亲善”。在奥巴马政府的撮合下,去年12月韩日已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两国关系明显回暖。朴槿惠不可能做任期内唯一一个不访问日本的韩国总统,即将于2017年卸任的她,缓和韩日关系为东京之行造势,必将列入其政策议程。安倍已经将日本定位为在亚洲与中国竞争的角色,他不会放弃任何防止东北亚力量平衡向中国倾斜的机会。如果朴槿惠抛出橄榄枝,安倍绝不会拒绝。

再接下来,或许就是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升温。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东亚问题学者麦克丹尼尔・维克认为,更牢固的三边同盟,将大幅缓解美国防务能力的紧张,目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使构建这样的三边同盟的可能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大。“解决了慰安妇问题,朴槿惠与安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东北亚安全格局重塑正面临一个独特的机遇。”

上一篇:18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两颗尘土也要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