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0 11:56:59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U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48h内缓解优于对照组,2周后血脂降低优于对照组(P

结论:辛伐他汀治疗UAP调脂作用明显,还可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颈动脉IMT,提高48h内心绞痛缓解率。

关键词: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2-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采用各种及时正确治疗,常可减少该病发展至AMI及心性死亡风险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观察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UAP患者52例。UAP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4岁,52例UAP患者中心绞痛Ⅲ级20例、Ⅳ级者32例;心率>100次/min 34例,心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每晚1次。两组患者入院前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所有研究对象均观察治疗后48h内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脂,1年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颈动脉IMT等指标。

1.3 疗效评定。显效:同等活动强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不消耗硝酸甘油片;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租总有效率8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两组治疗1年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基础上,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病变在于内皮损伤、脂质浸润和炎症反应。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认为是首要的致动脉硬化因子,而许多因素如Hcy、TNF、MCSF、IL-8、MMPs、CRP、P选择素、核因子KB、纤维蛋白肽等能引起或加重这一炎症反应。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除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胆固醇、LDL-C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抗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细胞、抑制或增加平滑肌细胞及增加胶原成分的作用[2]。几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均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而辛伐他汀的作用:①显著降低血浆LDL-C;②改善内皮功能,防止和逆转粥样硬化斑块;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与移行,诱导VSMC凋亡;④防止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⑤抗炎作用[3]。

辛伐他汀的上述药理作用正好从UAP病理基础上稳定粥样斑块,从而起到了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调脂,降低颈动脉IMT,提高48h内心绞痛缓解率,改善UAP的预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王娜,胡宾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N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2636-2637

[3]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32

上一篇: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鼻―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