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例成人干眼症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0 11:15:20

360例成人干眼症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90-02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科门诊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干眼症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做好健康教育。方法 对36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分析统计,找出干眼症患者的发病症状、相关因素、检查方法以及诊断要点。结果 分析发现在360例干眼症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1.73;40~60岁发病比例较高为48.6%;相关因素中以频繁较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和并发全身疾病患者常见,所占比列分别为25.6%和 24.2%;结论 干眼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眼科常见病,掌握其临床特点,去除诱因,抑制眼表疾病是干眼症防治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干眼症;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诊断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环境的变化、寿命的延长、药物滥用以及人们不良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干眼症患者在日常门诊中的比例逐渐增多。为了提高门诊干眼症的诊断率及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我科近一年来360例干眼症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近半年来共接诊的干眼症患者连续病例360例(720眼),其中男性132例(264眼),女性228例(456眼)。患者均为20岁以上成人,其中20~40岁共58例,40~60岁共175例,60岁以上共127例。

1.2 方法

1.2.1 询问症状及病史:有无长时间用眼,工作性质,周边环境,有无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有无眼部手术病史,有无长期眼部用药史,有无全身相关疾病等,询问患者眼部症状:有无干涩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易视疲劳、频繁眨眼、不能耐受烟尘环境等。

1.2.2 检查方法: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其是反映泪膜稳定性的一种检查方法,裂隙灯下行角膜荧光素(10g/L)染色,测定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即是BUT值。BUT10s为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test):反映副泪腺分泌功能,将泪液检测滤纸条一端反折5mm放置下眼睑外侧1/3结膜囊内,避免接触角膜,5分钟后取出并观察滤纸条湿长。5~10mm为低分泌,≤5mm为眼干。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以观察角膜上皮缺损和判断泪河高度。角膜点染1~5点为轻度(+),5~10点为中度(++),10点以上或为片状着色为重度(+++)。

1.2.3 诊断标准:结合临床,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主观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畏光、视物模糊、易视疲劳等其中一项或多项。BUT?10s。Schirmer test?10mm/5min。④眼表上皮细胞的损害:荧光素染色?3分(3分为出现块状染色或丝状物)。在排除眼部其他疾病后,具有以上+(?5s)或+(?10s)+即可诊断干眼症[2]。

2 结 果

经过检查诊断干眼症共360例中,男性共132例(36.7%),女性共228例(63.3%),男女比例为1:1.73。其中20~40岁58例(16.1%),40~60岁175例(48.6%),60~80岁127例(35.3%)。相关主要因素中: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者共92例(25.6%);患有全身疾病者共87例(24.2%);合并有眼表疾病的共69例(19.2%);既往眼部手术史共33例(9.17%);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者共26例(7.2%);长时间驾驶者共22例(6.11%);长期接触烟、粉尘及空调等干燥环境共18例(5.0%);其他13例(3.6%),干眼症的诊断应结合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3 讨 论

目前干眼症的患病率正逐年递增,其发病与性别、年龄、相关疾病、工作和生活习惯、环境等有一定的联系[3]。在诊断干眼症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寻找可能导致的病因。对于严重的眼干,应询问是否伴有口干、关节痛,以排除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3.1 性别: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性激素对泪腺的分泌有重要的影响。雄激素可以调节泪腺的形态、生理、免疫以及调节睑板腺分泌油脂。而女性雄激素低下,更易患干眼症。而且女性较多的配戴角膜接触镜,眼部化妆品,眼部美容手术等也是导致女性易患干眼症的重要因素。

3.2 年龄:40岁以上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较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泪腺分泌功能逐渐减弱,而且40岁以上人群各生理机能减退,患全身及眼部疾病的几率增加,生活和精神压力也较大,所以患病率更高。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滥用眼药水、等导致泪液质和量的异常,使得干眼症呈年轻化趋势。

3.3 相关疾病: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眼部疾病都可以引起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减少、过敏性结膜炎及睑缘炎等眼表疾病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角膜暴露导致泪液过度蒸发、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基础分泌量减少及杯状细胞密度下降等均可以引起干眼症[4][5]。

3.4 用眼过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空调和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过度的和(或)不正确的用眼也导致干眼症患病率逐渐增高。

总结: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眼病,其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角膜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干眼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少接触空调及烟尘环境,也需要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7-80.

[2] 刘祖国. 干眼症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8-320.

[3] 项广珍,王跃丽,等.干眼症患病因素的临床分析[J].眼科,2004,13(6):357-359.

[4] 吴庆利.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52-153.

[5] 虎学军,杨得万,杨巧玲.糖尿病2型患者干眼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16-1918.

作者单位:210001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眼科

上一篇:探讨十二指肠外漏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处置 下一篇: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