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泽博士:入行中医不言悔人生旅途书华章

时间:2022-10-10 10:47:11

陈家泽博士:入行中医不言悔人生旅途书华章

三十岁以前,他还是一位教师,

于三讲台,播洒知识,桃李满园,春晖四方;

三十岁以后,他成为一名中医,

在医生行列,悬壶济世,愈者无数,杏林春暖。

行走于医者之路,

停不下的是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步伐,

活到老,学到老;

忘不了的是医者这个称呼背后的责任,

博爱与无私,

义诊的行动,他坚持了十余年,已成习惯,

去内地开办诊所义诊,是他的一大心愿。

弃教从医 学海无涯

陈家泽先生原是一位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教师这份工作稳定,而又崇高,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然而,后来,为了妻子,他甘愿放弃这份事业。

陈家泽先生的妻子患有头痛症,十年来,他陪着妻子拜访了许多医生,其中不乏名医,始终不见好转。一个简单的头痛,却成了长达十年的顽疾,陈家泽先生心里满是疑惑,他反复询问:“这样一个普通的头痛怎么就无法治愈呢?”他心里想:“或许,中医会有办法将太太治好呢?”不忍妻子常年受着头痛的折磨,陈家泽先生毅然地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转学中医,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能治好太太的头痛症,尽管这时,他已经三十岁。

在而立之年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陈家泽先生也坦言:“学习的过程很艰难,毕竟,我已经三十岁,而不是十三岁。”“学海无涯苦作舟”,那段时间,为掌握更扎实的中医知识,他每天都会花上十六个小时学习,慢慢地,他开始尝试着为太太治病。

后来,经陈家泽先生诊断,其太太的头痛由淤血引起,他用一副药,便将太太的病治愈,攻破了这个十年顽疾。回忆起用药的那天,他说:“太太服用药的当天晚上,头疼地比往常厉害,第二天睡醒之后,便好了。”中医的神奇更激发了他对中医的兴趣,从此之后,陈家泽先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中医。如今,近三十年过去了,其太太的头痛症从未复发过。

对中西的学习越是深入,对中医了解越多,陈家泽先生越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因此,当五年的中医学习生涯结束,他仍深感不够,于是,他来到了广州,继续深造。

学习,对陈家泽先生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一句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贯穿在他学习中医的始终。2008年,陈家泽先生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针灸专业)、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陈家泽先生获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国际针灸师资格、国际中医医师资格(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成员机构考核签发)。

学无止境,多个学位,多项资格的获得,并不意味着他将从此驻足不前,与专业知识同行的,还有他在中医行业不断丰富的行医实践经验的累积。因为,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到实处。

中医治病 医德为先

陈家泽先生的内心很明朗,他知道,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实实在在地为人们做点事,为受疾病困扰的人舒忧解困。

经验,是中医行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因素,对此,陈家泽先生深有感触,他说:“经验很重要,经验有助于对病人的了解,进而对症下药。”时间一晃而过,陈家泽先生从学习中医开始至今已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他治愈病人增加了厚重的筹码。靠着经验,他能检查出病人身上机器无法检查出来的疾病。记得曾有一位病人,在经陈家泽先生诊治前,他已经去医院做过检查,并未查出异样,但凭着多年的经验,陈家泽先生肯定这位病人的心血管有些问题,并再三嘱咐他说:“一定要小心,多注意,不然容易中风。”苦口婆心的嘱咐,源自于他对病人负责任的行医原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陈家泽先生就是一个仁慈的医者。

行医多年,陈家泽先生尤以针灸见长,他曾说:“针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止痛上非常见效。”也因此,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学科中,他最钟情、研究最深入的便是针灸,他曾发表一文《进针与出针,何者重要?》,文中说:“出针与进针都是同等重要,它是针刺手法组成的部分,亦是跟补泻关系非常密切……慢进针而快出针目的是保留正气,快进针而慢出针目的是消除邪气。因此,不能单从出针的快慢而定其重要,首要的当然是辩证论治而定补泻。”

陈家泽先生将中医视为一门哲学,一种艺术,对于中医的艺术性的理解,陈家泽先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他解释说:“中医常需要写方子,一个方子,在改变药味以及药的份量上,一定要恰到好处,药的份量太多不行,而太少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灸亦是一样,不是随便一扎便能有效。”“恰到好处”是治病的关键。

精湛的医术为其行医提供了基础保证,而高尚的医德则可视其为行医的灵魂,陈家泽先生治病救人,每次所收取的费用只略高于成本,尽管香港人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他说:“够吃饭就行,钱再多,亦无太多意义。”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周星期六及星期日,陈家泽先生都会来到东莞常平义诊,十余年以来,他的声名早已传播开来,每次义诊,都有不少群众闻讯赶来,请陈家泽先生为其诊治。而在东莞、广州开办一家义诊诊所是他的心愿,他期望能将“义诊”这个利民举措推广开来,他说:“内地还有许多穷人,他们付不起诊费,希望能得到帮助。”他那善良的仁心,让人感动。

他常对病人说:“用药、用针,只是暂时将疾病治好,合理、适当的休息才是最恒久,最有效的良好。”在治病的同时,他常会附加几句保养、养生的话,在真诚之心的影响下,许多病人到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陈家泽先生严于律己,宽于律人,高尚的医德也是他对弟子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将医术喻为圆的半径,医德则是圆心,固定圆心,尽最大的可能延长圆的半径,如此以来,才能画出一个大的圆,惠泽更多的人。

创办协会 填补空白

三十多年前,中医在香港并不被重视,亦未被纳入港英政府监管的范围内,那时,中医界有志之士为了捍卫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组织成立社团,为中医界从业人士争取合法的权益和地位,如今,伴随着中医地位的不断提高,许多与中医相关的社团亦相继成立,而中医之针灸领域的社团却仍处于空白,1999年,陈家泽先生偕同行业同仁创办了香港针灸学会,填补了香港中医界协会的一个空白。创办之中的大小事务,陈家泽先生均亲力亲为,香港针灸学会的创办,凝聚了他许多精力和心血。

陈家泽先生创办香港针灸学会的初衷便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针灸,继而达至推广针灸、推广中医的目的。他说:“我们应该打开门户,让外国人对针灸多一点认识,让香港市民对针灸的认识更深入一些。”这些年来,他欣喜地看到香港人对针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针灸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如今,香港针灸学会已凝聚七百多人,其中包括上百余名医学博士、百余名中医硕士、四百多个注册中医以及一批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士和中医专业学生。他们常外出义诊,从去年开始,他们的义诊地是西安,共四次,如今已进行了三次。大家齐心协力,出钱出力,不亦乐乎。陈家泽会长还致力推广中医针灸,先后开办了十多期针灸课程,亲自教授,言传身教,让更多人了解针灸、学习针灸。

“一个人内心的富足,不在乎你有金钱多少,而是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陈家泽先生用行动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的两个孩子都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上阵父子兵”,父子三人阔步于医学界,延续关爱,书写的将是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陈家泽博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针灸专业)、

临床医学硕士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

香港针灸学会会长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

获国际针灸医师资格、国际中医医师资格

上一篇:陈敬德:以心谱写奉献曲 下一篇:莫秀媚:莫言女子痴 志把美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