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强:守望相助 奉献真情

时间:2022-08-21 06:51:26

1971年,怀揣着梦想,他只身来港打拼,

追求事业的途中,又燃起创办岗厦文氏宗亲会的理想,

怎奈何,人单力薄,理想被搁浅,

他只能选择等待,

未曾想,这一等,便是二十载,

何其有幸,曾经的梦想未熄,

何其有幸,他不再孤单,因为,他遇到了可以同行的人,

又近一年,理想,终成,梦想,亦圆,

团结宗亲,扬文氏正气,守望相助,服务乡亲,

他,正在路上,

步子,踏实而又笃定。

心怀梦想努力创未来

在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的东岸有一个地方,叫做深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文志强先生便出生于此――深圳岗厦,他出生的年代距离改革开放还有三十年,那时的深圳还是一个渔火薄田的小镇,存留在他记忆里的家乡岗厦,一眼望去,是一片田地,文志强先生回忆说:“岗厦的土地最多,水田三千亩,旱地三千亩。”如此多的土地在当时却未能为他们带来多少财富,百来斤大米,只能换取八九元钱。虽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多时候,却连番薯都不够吃,他常常会饿着肚子。

因此,年青的文志强只能早早地告别了学校,跟随家人一起做农活,小小的他在阳光下,洒下一个小小的身影。据文志强先生回忆,务农的日子,他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一段时间后,他便开始跟着别人帮人家砌猪圈,砌学校,建厂房,建民房等,与建筑打着交道,时间一晃,便是好几年,在磨砺中,他也由一个小小少年长成了小伙子。

此时的他,年轻,充满着奋斗拼搏的激情,心怀梦想,然而,深圳岗厦那有些狭小、有些落后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他奋斗的志向,那片土地无法承载他的理想,于是,他的脑海里开始有了外出奋斗的念头。

念头一旦产生,便主动出击,即使不知那个地方是否有自己想要的风景,然而,文志强先生不是那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因此,在1971年,二十多岁的他与妻子告别,只身一人来到了香港。

得益于在岗厦累积下来的建筑基础,初到香港的文志强先生干起了老本行――建筑,在上水一带建丁屋。在异地打拼的他省去了打工的流程,直奔承包工程的方向,因为有扎实的基础为保证,文志强先生在这个行业里迅速地发展起来。1979年,他的妻子获得耕作证,也随即来到了香港,夫妻俩一个从事建筑专业,一个从事农业,互相支持着,齐心协力,创造着未来。

2000年,在建筑行业已从事数十年的文志强先生退休,可以说建筑是他一生的事业,在专心致志,数十年执着如斯的过程中,文志强先生获得了应有的收获,实现了最初奋斗的梦想。

2003年,与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回到了深圳岗厦的拆迁办工作,如今的他,仍常往返于香港与深圳之间,他的人生是一个不停止的人生,在忙碌中,收获着充实。

文氏同心 一片宗族情

文天祥之浩然正气源远流长,一直让文氏宗亲引之为豪,引之为家风,数百年来,文氏开枝散叶,人口日众。俗话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溯源,文氏有七房,即:报美、新田、谭溪、岗厦、泰亨、门尾、涌头,出生于岗厦的文志强先生即属于文氏七房中的第五房。文氏的精神,他一直存留于心,即使在离开家乡,前往香港打拼后,亦未曾流失。

1971年,初到香港打拼的文志强先生和几个宗亲便产生了筹建岗厦文氏宗亲会,并曾向一些生活在香港的文氏宗亲提出过建议,然而,那时的他初到香港一无人脉,二无财力,加上年轻的一辈对社团并未有浓厚的兴趣,年长的一辈因为对他缺少了解而少了些信任,“当时连购买会址的十来万元都无法筹集。”文志强先生不无遗憾地回忆说。无奈之下,他的这个想法便被搁置下来。

直到二十年后,历经二十年的累积和沉淀,文志强先生已经成长,其声望也在与日俱增,此时,他再次拾起了曾经的愿望――筹建岗厦文氏宗亲会。1991年5月,文志强先生和文仁、文惠等组成了十三人临时筹委会,向岗厦村文氏宗亲发起了倡议:我岗厦村文氏宗亲乃先祖文天祥之后,名门望族之辈,其正气之风万古流芳,数百载以来源远流长,宗枝繁茂遍布海外,难于见面,联系无门,望购置一楼房,方便用作我村文氏兄弟聚会之所,拟名岗厦文氏宗亲会。此倡议言辞之恳切,情谊之真,让文氏宗亲为之动容,筹委会成立当日,委员们已认捐二十多万元,其它文氏宗亲亦是大家你五百,我五千,他一万,一点点地筹集,聚砂为柱,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岗厦文氏宗亲会终于在上水购置了会址,并于1992年3月1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且于三个月后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志庆,文志强先生任主席,他满心欢喜,因为,岗厦在海外的同胞终于有了落脚点;因为,这个在他心中封存了二十年的梦,在那一刻,圆了。

转眼之间,岗厦文氏宗亲会成立至今又是近二十年,近二十年来,他们始终不忘继续发扬文氏的正气,宗人之间互助互励,敦睦乡谊,团结海内外乡族。他们开展各项宗亲联谊活动,增进宗情;开展多项工作,促进家乡的建设,他们携手合作,共促文氏宗亲的繁荣事业。

如今,出任岗厦文氏宗亲会执行会长的文志强先生仍行走在服务宗亲,与宗亲守望相助的路上,真诚,而坚定。

感悟岗厦三十年变化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岗厦迅速成长起来,往日那连绵的农田,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曾经的十室九空,被今日的比肩接踵所替代,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怎一个“脱胎换骨”、“翻天覆地”了得。

亲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文志强先生在谈及对岗厦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时感概地说:“改革开放前,什么都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什么都有了。”只一句,便道尽了岗厦的三十年来的变化。

文志强先生对这片故土满怀深情,2009年,他获邀出任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文志强先生关注最多的亦是有关岗厦这个城中村的改造和发展,尽心尽力地为促进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他的四个儿子中,三个留在了深圳岗厦,继续着父亲的心愿,为岗厦、为深圳的发展与进步,贡献着心力,而他的另一个儿子也在香港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的方向。孩子们的出息是文志强先生心中又一件欣喜的事。他有七个孙儿,真是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其乐融融,他愉快地享受着这样一种幸福的生活。

看深圳日益繁华,衰落不再;望岗厦人来人往,田间耕作的场景不再;白天,忙碌的人群为岗厦增添了人气;晚上,闪烁的霓虹灯,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年轻与活力,在文志强先生的心中,他相信,深圳、岗厦,一定会越来越进步,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文志强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出生于深圳岗厦

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委员

1971年到港

1991年参与筹组岗厦文氏宗亲会临时筹委会

1992年参与促成岗厦文氏宗亲会

在香港注册成立

香港岗厦文氏宗亲会执行会长

深圳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深圳市福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

上一篇:潘斯随:剪不断的校友情结 下一篇:陈永杰:胸有丘壑 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