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10:28:12

“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学案导学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环境 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学案导学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应更多地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然后才是学科知识、学习能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他们的内部活力,促进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质、张扬个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按照这种观念,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此,自主学习的课堂要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课堂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和心灵交际空间,使他们感到放松、愉快。

例如,在介绍“有趣的七巧板”时,开头部分这样设计:

师:当今,七巧板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高了,相信同学们大多也玩过。可是,假如你碰到了孤陋寡闻者,比如我吧(学生笑),你能不能给我简单介绍介绍七巧板呢?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生1: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学生笑),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

生2:七巧板是我国发明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髀算经》,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即中国的图形。

生3:七巧板是儿童智力开发玩具,它不仅能拼出数学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还能拼出人或动物的图案。

……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对七巧板有了一个大概认识了,谢谢。

教师变“权威”为“伙伴”,变“俯视”为“平视”,倾听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甚至争论,通过谈话交流、语言诱发、情境创设等多种手段,给学生亲近感和轻松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倡导和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老师持之以恒的追求和愿望。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例如“数据的收集”一课中,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师:某服装厂接到一批生产某中学学生校服的订单,设计师在考虑服装颜色时伤脑筋了,他们不太了解现在的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校服颜色,你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生1:可以到这个学校去问问每个学生。

生2;我觉得问每个学生太麻烦,可以在每班抽一部分同学问一下。

生3:我觉得可以做几个不同颜色的箱子代表服装的颜色,放在校门口,学生随时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颜色箱子中投票。

……

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的热情很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的参与,如做了多少题目,花了多少时间,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程度。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节课使同学们初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学会对已有数据进行解释,培养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决策的意识。

三、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行有效控制

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求学生放开、自由,但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呢?学生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探究心态容易持续地停留在那里,就像小孩去肯德基店,待在游乐设施里不肯走一样。

例如“频数与频率”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CBA篮球赛的片段及赛后的技术统计。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这个很感兴趣。但是当数学教师将教室开放给学生讨论,并希望学生能从对话与辩论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并不进行独立思考而是人云亦云;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而不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讨论偏离主题,等等,如: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更多的是放在运动员的比赛上,忽视了后面的数据,这就偏离了放这段录像的目的——数据分析。那么教师可以在观看前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你是输的那一队的教练,比赛结束后你怎样有凭有据地给队员作总结呢?”时刻提醒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观看,那学生自然会关注赛后的技术统计了。

面对活泼的气氛、开放的场面、兴奋的学生,教师始终要以冷静的头脑驾驭课堂,纵览全局、细心分析:学生是否朝着自主学习的目标进行有效探索。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采用“提示”、“调整”等方法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首先,教师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求解问题时,要动手、动脑,要全身心地投入,否则无法完成。其次,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仍要发挥其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如: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让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自我意思,转化为全班可以共同沟通的语言。教师要积极巡视和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向,对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作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各种解答可能存在的逻辑联系,对不同解答的正确性(有效性)做出判断,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推广,帮助学生自觉总结数学上的收获。另外,教师还应放下架子,承认自己对有些东西可能不够了解,容许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吵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还要启发鼓励那些不善于讲话、成绩落后的同学大胆开口说话,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自主学习就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丰富多彩,从而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