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09 09:14:42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依据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精度设计与标准化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课程 现状 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

1.前言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也是联系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纽带。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选用合适的公差与配合,并能正确地标注在图样上,以及掌握一般几何参数和典型零件的测量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也为学习后面的课程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课程的特点是术语定义多、代号符号多、标准规定多、经验总结多,而逻辑性、推理性的内容少,刚学时会感到枯燥、记不住、不会用。要教好这门课,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授课时数少。

目前,我校开设的《精度设计与标准化》理论课时数为32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安排8学时动手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光滑圆柱体结合的精度设计、测量技术基础、形位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的检测、尺寸链及典型零件的互换性等。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相冲突,实际授课时往往基本理论和知识所占比重较大,实践应用的课时相对不足。为了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完成教学计划,从第6章之后只能选讲其部分内容,象尺寸链和圆锥结合的互换性等一般不讲。8个学时的实验也只能选做4~5个项目。由于授课的课时不足,学生训练、消化的时间较短,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

2.2教学模式单一。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的教学一般是采用不分专业的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开课、统一考试。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对着教材“讲深讲透”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种全面讲授的教学方法无法使教与学形成互动。从教学内容看,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认知性内容多而创造性内容少。国家标准一般几年更新一次,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生产实际,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难以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上。

2.3实验环节问题较多。

一是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使用双管显微镜测量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而这项参数在新标准中已经不采用。二是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满足不了近来学生人数增加的规模,实验课表难排;三是部分实验设备技术含量不足造成采集数据不准或质量不高,如:测量螺纹参数的小型工具显微镜结构太简易,新购置的仪器连必要的夹具都没有,只能自配。四是实验效果不佳,任课老师直接带学生实验,往往对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熟。五是实验教学方式,通常由指导老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仪器结构后再示范,学生跟着操作并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验证性的实验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思考与改进措施

3.1适当增加课时数。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涉及机械产品及其零件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技术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获得机械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课时数太少会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使学生真正能掌握和熟练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并使学生对几何量的全貌有所了解,应在规定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课时数。

3.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当取舍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内容,合理使用课时数。对于那些能够承上启下或贯穿全局的“过程性知识”,要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对于教材中难度等级一般的介绍性知识,可通过具体例题,适当穿插讲授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时老师只起到辅导及答疑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可以自学的一些文字叙述性内容,教师可不必细讲,只提出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自学。对于教材中前后相关的综合性题目可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精度设计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精度设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要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精度设计教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熟知最新标准,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3.4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3.4.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加挂图。板书教学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记录并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教学进度慢;在现代教学中挂图已基本淘汰;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可以把语言叙述不清的内容用形象的动画来演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但多媒体教学切换速度快而逻辑性较差,学生往往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3.4.2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提出新问题,并以此来启发学生对新问题做出思考,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中,可以结合学生在机加工实习时所做的机械零件——齿轮轴为载体讲解。教师要主动提问,以考查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重要的知识概念。这样,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干、锻炼胆识的热情。

上一篇:“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