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价格上涨对水工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10:26:16

材料价格上涨对水工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文章以作者经历的三个水工项目具体分析,从分析不同工程类型中主要材料费所占比重,反应材料价格变化对水工工程造价的影响,并对其中两个项目的材料价格调差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材料价格波动的对策。

[ 关键词 ] 材料 价格 水工 造价

引 言

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2007年3季度以来,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砂石料等主要的施工结构材料出现了持续的上涨,虽然2008年4季度主要材料价格开始有所回落,但在这段时间内材料的价格上涨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水工工程的建设成本。

水工工程建设项目,大都是由承包人自行采购工程材料,涨价造成承包人成本大增。2008年2季度部分材料价格较2007年2季度上涨了30%左右,承包人无法承担价格上涨带来的如此大的风险,对工程的建设极为的不利。一些项目业主采取补偿材料价差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一些业主不做调整,承包人甚至停工,对工程影响十分不利。因此分析材料价格变化对工程总体造价的影响,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以及研究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取的水工工程及分析

以作者经历过的三个水工项目为例,分析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砂石料等主要的结构材料费用占建安工程费用的比重,以及主要材料价格涨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三个水工项目的类型概况

A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是一座千吨级高桩梁板式码头和一座万吨级高桩墩台式石化码头,共建有1千吨级到5万吨级泊位14个,工期为15个月,工程造价人民币2.5亿元。

B项目位于东莞市虎门,是2个5万吨级泊位的沉箱重力式集装箱码头,码头岸线长678m,港区道路及堆场共50万平方米,工期为21个月,工程造价人民币4.56亿元。

C项目位于广州市黄浦区,是两个船坞的改造项目,其中1#船坞拓宽12米,加长73米,2#船坞接长36米,配套的装焊平台约5万平方米,工期为21个月,工程造价人民币约1.5亿元。

2.工程各项费用组成

工程总造价按人工费、材料费(分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砂石、其他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四部分划分。其中钢材是指钢筋、预应力钢筋、钢板、型钢等,商品混凝土是指直接购买的成品混凝土,水泥指施工中直接使水泥,砂石料是指回填、砌体用的砂和石,其他是指除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之外的一切费用。各项目的费用组成情况见表1:

3.材料涨价对水工工程造价的影响

由于水工项目工期经历的时间跨度较大,期间价格的波动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不同等影响因素较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这里只选取了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砂石四种材料的变动来分析。四种材料价格在某一时期上涨幅度按其消耗量占工程总消耗的比重换算成工程全期价格涨幅,结合工程进度和同期市场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设定几种幅度情况进行测算,按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造价增加%=∑(某种材料价格涨幅%*某种材料占总造价的比例%)*(1+3.54%)

其中材料价格涨幅在某一时期上涨幅度按其消耗量占工程总消耗的比例换算成工程全期价格涨幅。

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历了2007年至2008年的价格上涨时期,就以当时C项目投标时间2007年2季度的市场价格作为基准价,2008年2季度的价格作为计算期,当时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砂石料的涨幅分别为:56%,20%,29%,42%,假设在此期间完成工程量为合同额的40%。

按以上假设的价格上涨情况对三个项目的总体价格影响见

高桩梁板码头的A项目在上述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工程造价增加9.24%,约为人民币2310万元

沉箱重力式码头的B项目在上述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工程造价增加6.42%,为人民币2927万元。

船坞改造的C项目在上述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工程造价增加8.11%,为人民币1216万元。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水工建设项目施工工期较长的特点,材料价格在建设期间波动和工程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实际情况,实际由此造成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应具体分析。但通过以上的方式,对项目本身进行费用组成的分析后,假定材料价格的涨幅设定施工期间,可以预测由材料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有利于项目管理者提前对材料涨价做好应对措施。

二、B项目和C项目的应对材料价格上涨的工程实例

1.项目主要概况

B项目于2006年4季度开工,C项目于2007年2季度开工,两个项目正好都经历了2007年至2008年钢材、水泥、砂石料大幅上涨的时期。

B项目合同为总价包干合同,合同明确物价上涨为承包人的风险,不进行费用调整。

C项目合同中有如下条款:“物价上涨、政策性价格调整及施工中发生的未遇见的风险因素导致的费用增加均已包含在投标所报单价中,结算时不做调整。”

2.材料调差情况

2007年至2008年这种非正常的上涨是承包商不可预见的,大大地超过了承包人能承担的风险能力。B、C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地预测到了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积极地和业主进行沟通,依据当地的相关政策,都得到了建设单位的材料调差补偿,具体方式如下:

B项目

调差依据:粤建价函[2007]402号文《关于建设工程工料机价格涨落调整与确定工程造价的意见》

调整材料:钢材、商品混凝土、砂石

补差的形式:

材料单价价差=(Pn- P0)

Pn为第n月该种材料《东莞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格》,n的取值区间为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

P0为该材料投标价(投标文件商务标所列材料价格);

材料调差费用=∑材料单价价差*材料用量(每月完成的工程量)。

这种调差从形式看是调整一个尽差,表面上看是对承包商非常有利的一种调整方式。但如何确定时间段是这种调差的关键,需要考虑价格水平,完成的工程量,未调差部分承包商或建设单位承担风险的权衡等等问题。

因此这种调差方式时间段的确定必定引起谈判的难度。另外这种调差方式较难计算,适合沉箱重力式码头这种清单较为简单的项目。

C项目

调差依据:广东省交通厅的粤交基[2008]563号文《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调整材料:钢材(钢筋、钢板、型钢)、水泥、商品混凝土

补差的形式:

材料单价价差=(Pn- P0×(1+10%))×(1+3.54%);

Pn为第n季度该种材料《广州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格》;

P0为该材料投标前28天市场指导价格(本项目取07年一季度);

材料调差费用=∑材料单价价差*材料用量(每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定额消耗系数)。

这种调整的方式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价格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同时承包商承担了10%的价格上涨的风险,且定额消耗系数和税金均得道补差,调整方式较合理,但不足的是统计起来较为复杂,对施工各方的过程控制要求较高。

三、对策

水工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期间价格的波动必然对工程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施工承包商如何应对市场波动,降低风险,作者有以下的体会:

1.工程施工合同签订阶段,要结合工程的施工周期和当时的市场走势,在合同中对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有所约定,明确调整的方式和调整范围。

2.对材料价格变化影响工程造价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当材料市场价格有较大的变动时,要收集信息,运用类似于本文第1点中的统计方法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到造价管理心中有数。

3.收集市场的材料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性文件,预测工程造价的影响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

4.结合工程的特点和相关政策或规定,提出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调整方案。

上一篇:对工程招投标中“合理低价中标”的思考 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