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花开在踏实的沃土上

时间:2022-10-10 08:41:22

教了20多年的物理,不同类别的学生给我留下了丰富的回忆。难忘那位特别的女生――董。

第一次上0916班物理课。女生大多是齐耳短发(政教处要求),而她长发规整地束于脑后,端坐于课桌前,腰直立,目光专注。我第一时间请她帮忙做“科学之旅”中惯性现象的实验,知道她了的名字叫董。

接下来上课,她一如既往专注,作业异常整洁,字认真,但不美观。她上课的表现,作业的认真,都让我满意。很快,我们就成了能用眼神沟通的朋友。

第一个月后的单元测试,全班20人上90分,她84分。她的脸上写满伤心和失落。下课,我用目光示意她随我到办公室。我把她的测试卷摊在桌前,逐题帮她分析。我发现题目中只要是讲过的知识,她做得很好,但是和实际相联系的拓展性题目,董就基本没有思路。我就题论题,在启发中逐一看着她改正。那天,我们很晚回家。

期中测试很快到来。成绩出来了,她物理78分。进班上课,发现她趴在桌上,头没有抬起,肩膀在起伏。我走过去,把手放在她背上轻拍几下。然后上课。那节课试卷分析在部分男同学很轻松的应和声中对完了答案。分数高的满脸喜悦,似乎觉得不费力气就能学好物理,他们毕竟开了个好头。分数不理想的表情各异,有在乎的,有不以为然的。

我利用讲解的空隙,统计学生每道题的出错率,每次到探究实验和简答题时,她的举手都会吸引我的目光。从她的神情,我看出了懊恼。

放学后,我约她在办公室长谈。把同事的椅子移过来,并排坐着。目光注视着她:“听班主任介绍说你舞跳得不错,是舞蹈特长生文化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次期中测试,语文、英语成绩优秀。”她抬起忧伤的脸,点点头。“来,教老师做一个你最拿手的舞蹈动作。”我移开椅子,站起来。她在犹豫,她也许觉得奇怪:老师应该和我谈物理,怎么聊上舞蹈了?她犹豫了一会儿,按照我的要求做了个拿手的动作。我模仿――可惜做得不像样。练习了一会儿,我笑着说老师恐怕今天学不会这个动作,改天再继续学吧。她明显表情轻松多了。但一说到物理,她觉得她有可能学不好物理。对物理不像学习其他学科那样轻松,有感觉。物理课本的内容能看懂,老师讲课也能听懂,可考试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我对物理害怕,没信心。”她低下了头。我附和:“老师对学会你的舞蹈拿手动作也没有信心了。”她急忙说:“给我时间,我能教会您。”我也用目光注视她:“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物理。”她重新抬起头,看着我。“老师要求你,不会的下课来问,碰到一些没见过的情景题,来找老师一起探究。”她点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她几乎天天在下课时间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成了我的影子。

第2次测验,83分。

第3次测验,81分。

第4次测验,85分。

第5次测验,87分。

期末测试结束了,成绩出来了。她91分。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的办公室。她开心极了。自信的笑容也让我同样开心。

自信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个人的成功。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自信的人在学习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把失败看成是自己本领不到家。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

我用欢快的语气对她说:“祝贺你学习进步。接下来的任务是巩固成果,力争上游。”这时,她重重点点头,愉快地接受了新的任务。

“老师,您给我标注出来。回家我先看,不会的我问您。”

“好的。”

课间,她拿着上一年的中考实验题问我。“能问这种难度的题,有长进。”我高兴。

在校门口碰到我,董向我说她自己总结的测量物体密度的各种方法,我本来急着回家给孩子做饭。但我还是很耐心地分析了不规则固体实验设计的不妥的几个实例。

还有一次,她居然在分类精选中,找出了一个我没考虑到的情景。

天长日久,她问题的频率明显低了,但测试分数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稳定。她上课目光更专注,作业质量更高,表情更平和。我读懂了她的自信。

她成了班里物理成绩优秀的少数几个女生之一,有同学下课要向她问题了。她来我的办公室次数更少了。

我最终学会了那个舞蹈动作,但自认为做得不地道。我心里清楚,我缺乏自信。

中考时,董以差两分满分的物理成绩证明:自信的花开在踏实的沃土上。学习功课,方法得当能吃苦,自信能学会。唐朝李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罗曼・罗兰认为:“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

董的成长,让我相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的花开在踏实的沃土上。

作者简介:吴述梅,女,199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中学一级,从教23年,现为太原36中教师。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36中)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