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10 07:22:21

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15-01

【摘要】经学习与应用,归纳总结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整理出捏脊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捏脊疗法结合其他相关综合性治疗方法,从多角度的治疗厌食症,对小儿饮食方面有着很好的改善与治疗作用。

【关键词】捏脊;厌食;小儿推拿

1.临床研究进展

1.1单纯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李伟等⑴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9例,结果治愈9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故按摩该部穴位,实有调节脾胃、理气活血、消积导滞之功,可促进脾胃运化,协调脏腑功能,从而使厌食之症消失。

吴红莲⑵对60例厌食症患儿给予单纯的捏脊治疗。结果:显效3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说明捏脊刺激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脏腑背俞穴,能很好的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消食化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脾胃运化机能,从而达到健脾助运消积之效。

韩斐等⑶在其临床观察中,用大量的病例更加详细记录的捏脊治疗不同症型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其结果显示:不同证型厌食症采用捏脊治疗,疗效没有明显区别(P=0.103),说明捏脊疗法对中医辨证的4型都适用。并且在此临床观察中,还对捏脊法与药物治疗法对脾胃气虚证小儿厌食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捏脊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辨证为脾胃气虚证的厌食症患儿选用捏脊疗法比口服药物疗效更好。

1.2 捏脊疗法配以相关穴位治疗小儿厌食症

岑万玲等⑷认为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及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清补脾,健脾助运,清胃开胃,纳消食积。捏脊能调理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对调整五脏六腑功能及推动气血的正常运行有积极作用。笔者采用顺逆结合摩腹法意在理气消积,调和胃。通过上述的治疗在55例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4.5%。

崔壹⑸通过对14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进行捏脊加按压足三里、内关、肾俞、胃俞、脾俞、天枢气海等穴位治疗的观察,总有效率为92.46%。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临床观察说明了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优于单纯口服锌剂。

肖玉玲⑹以捏脊为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补脾经,运内八卦,推三关,摩腹,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5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6%.

1.2捏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刘英才等⑺点刺四缝穴、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天枢;最后捏脊。420例中,治愈率100%。笔者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胃纳失和,脾失健运所致。诸穴合用,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捏脊提高患儿机体防御和抗御疾病的能力。笔者还认为在小儿日常的喂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按时按需进食,不偏不嗜,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预防为先。

张霞等⑻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本院药厂自制的葡萄糖酸锌颗粒,疗程均为2周。:治疗组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74.2%(P

1.3捏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厌食症

陈益昀等⑼药物组成:焦白术、茯苓、炒山药、藿香、佩兰、鸡内金各10g,焦三仙各9g,陈皮、苍术、连翘各6g,炙甘草3g。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助运、开胃助纳之效。捏脊疗法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本组68例,总有效率97%。中药结合捏脊疗法,是治疗小儿厌食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肖原⑽用健脾消积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6.87%。笔者自拟健脾消积方。方中获苓等为主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山植、麦芽、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积导滞;陈皮理气和胃醒脾,槟榔下气导滞,杀虫除宿食。此方能有效纠正因饮食不当所致的脾胃功能失调。捏脊疗法,对神经、消化等系统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家庭护理十分重要,使小儿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任性放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验研究

许华⑾等通过研究表明,部分小儿厌食症的患者与健康儿童相比较出现尿D -木糖排泄率减少。而尿D -木糖实验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小肠的吸收功能。吴高鑫等⑿通过病因模拟法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分别用捏脊、中药、捏脊与中药联合治疗,观测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大鼠体重、食量、尿D -木糖排泄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各治疗组尿D -木糖排泄量明显增加。捏脊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小儿厌食症,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脑肠肽是指在胃肠道和脑中双重分布的肽类统称,是重要的食欲调节因子。目前发现的脑肠肽有神经降压素(NT)、酪神经肽(NPY)、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等20余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具有减食欲作用的CCK-8和具有促食欲作用的β-EP在摄食的生理调控和病理性摄食减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⒀⒁。张月萍、杜永平等⒂⒃运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实验动物的脑肠肽,发现厌食模型大鼠的中枢和外周的脑肠肽含量异常。吴高鑫等⒄观测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血浆 CCK-8、β-EP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理。病因模拟法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分别用捏脊、中药治疗,并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CCK-8和β-EP的含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浆CCK-8含量均增高,血浆β-EP含量减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CCK-8含量降低,血浆β-EP含量显著增加。捏脊或中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儿厌食症,两者疗效相近。捏脊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该模型外周β-EP和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4讨论

厌食一般多见于1一6岁的小儿,较长时问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者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甚则影响生长发育。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也需辨证施治,实症和虚症临床治疗的手法是有所区别的。治疗机理,脊柱穴属督脉经,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率真元。用捏脊法自下而上故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随后在督脉两侧分推,其目的是以刺激足太附膀胱经脉,临床应用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可以达到本脏虚损能仆其不足;若邪实,则能泻其有余的目的。

近年来,因小儿厌食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人数日趋增多,城市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究其原因,多由父母对独生子女溺爱,而致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盲目投以肥甘厚味,或滥服补品,造成乳食失调,营养紊乱,积滞伤脾;或娇养任性,进食无规律,偏嗜零食生冷,饥饱无度,损伤脾气,久之脾运胃纳失健,造成食欲减退,无主动进食欲望。因此,家庭护理十分重要,使小儿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任性放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捏脊疗法作为小儿推拿手法中较为重要的手法比起针灸和药物疗法更加容易被小儿患者所接受。若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单纯用捏脊手法为主的小儿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若症状较重的患者建议用中药、针灸及推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 伟、黄艳红,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9页,《国医论坛》2002年第17卷第4期35页。

[2]红莲,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甘肃中医》2010年第23卷第7期43页

[3]万玲、罗宏,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年第30卷第4期 82页

[4]韩斐,连凤梅,万素君,吕静 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 14(10):55

[5]崔壹,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6,26(7) 

[6]肖玉玲.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56例.《江西中医药》2007,38(296)24 

[7]刘英才,亓秀英,侯冬梅,点刺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42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 31

[8]张霞,熊小丽,陈静,捏脊加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6年,26(3):201 

[9]陈益昀,刘宁,贾淑霞,邵情妹,程香英,中药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河北中医》2009,31(1): 28

[10]王肖原,健脾消积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52

[11]许华,何盛琪,袁美凤,健脾开胃口服液对厌食症患儿尿D -木糖排泄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7,4(3): 145. 

[12]吴高鑫,崔瑾,张小珊,向开维 捏脊对厌食模型大鼠食量、尿D -木糖排泄量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75

[13]江连海,沈锷.摄食控制的中枢神经化学机制.生理科学进展,1984,15(2):120

[14]Esther Lee Marcus,M.D,Elliot M,et al.Refusal to eat inthe elderly.Nutrition Reviews,1998,6:163

[15]张月萍,杜永平,汪受传,等.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脑肠肽的调节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0):764

上一篇:CT增强定位扫描在宫颈癌术后靶区勾画中的作用 下一篇:心脑血管疾病及治疗及药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