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0 07:11:49

论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在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公众一直居于环境保护的主力地位。而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增加信息透明度等相对应的对策建议。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在我国刚开始普及,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又要看到自身实际,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我国公众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教育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增长,但在这光鲜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问题。过分追求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造成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产,保护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环保人力优势,才是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最佳选择。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环保进程。由于政府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局限性,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将极大地补充国家环境保护体系。公众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对环境状况的变化最敏感、最了解。因此,公众是完善和实施环境管理制度的最根本动力来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增强的主体意识,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提高环保政策的实际效果,使环境保护更加效率化,有利于提升环境行政部门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改善我们的环境。

2 国内外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2.1 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美国、芬兰、挪威、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公众都非常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美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非常强,在许多环保问题上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美国以法律形式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明文规定。比如在美国在法律中明文规定,美国国家环保局必须帮助公众参与环境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美国在1970年4月22日举行了第一个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 之后每一年的这一天都来纪念这个日子, 人们通过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 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 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

德国通过持久的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把环境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从幼儿园、中小学就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此外,许多公共机构和军事机构也提供环境教育,将环保思想推广为一种为大众接受的生活方式,并使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德国的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已经呈现常态化。

澳大利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非常活跃。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组织曾组织多个大规模的环境保护活动。

日本环境法中有一个私人污染防治协议, 协议规定较法律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对污染行为实行严格责任制度。这种协议对配合政府压力去阻止工厂排污的公众产生了相当大的正面效果。在协议鼓舞下,广大公众都热切投身到环保事业中。

韩国则在《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环境权,“公民享有健康而舒适的生活和清洁的环境权”等条文间接促进公众直接参与环境保护。

2.2 国内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动也越来越强。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 我国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度达到 85.4%, 27.1%的公众表示对环境污染非常关心。公众对环保的关注, 表明中国的环保事业可以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很多关注环保的人士组织起来,各种形式的环保团体成立,大家都渴望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许多行业组织、非环保专业的公众组织也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大小、规模、范围不等的环保社会活动逐渐展开,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深度和频度缓慢增加。但是,活动规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已经相当成功,公众基础已经相当广泛,事实上,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3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多数人学历较低,环保观念淡薄

由于学历与社会阅历的关系,我国公众多数现有的环保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对于环境的索取和要求,远远大于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珍惜。尽管人们往往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选择环境保护,但是,这种认识在目前还是多停留在口头上,付诸于行动的还不够,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是自己应尽的不可逃避责任。

3.2 政府对环境相关信息不够及时、不够明确

只有拥有明确的环境信息,公众才能准确的参与环境保护。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参与环境保护则难以进行,即使参与也是盲目地参与。目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公众所关心的公示信息面太窄,对重大环境问题的了解与掌握也很少。环境信息缺乏透明、相关信息太过专业,这让普通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尤其是重大环境事件的保护过程中颇感力不从心。

3.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多为政府主导,自主参与形式较少

在当前,公众主要在政府主导之下进行环境保护。当政府决定实施某一环保政策时,公众才会被组织起来进行参与。而且,在环境保护的公众座谈会上,并不是所有的公众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公众参与座谈会或听证会大多数是被动的,这就使公众自身权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最后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领导,座谈会往往起不到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

3.4 国家缺乏法律措施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往往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在参与的具体方式、程序上还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很难放开手脚去做。

4 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环保人力优势的策略

4.1 加强教育和宣传

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4个方面。大众传媒应设置环保专栏,普及环保知识; 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开展动态宣传,定期举办环保新闻会。

4.2 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保障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有理有据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在空气、水源、噪声、光污染等方面出台具体法律,在遇到相应环境问题时,让公民有法可依。

4.3 使环境信息更加透明、更容易为公众理解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除了需要有较高的环保意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环境信息。环境信息透明,则公众的知情权得以保障,且公众更易得以展开相应环保或维权活动。当前环保信息太过专业化,普通公众多数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只有环境信息更加易为人知,我国的公众环保事业才得以广泛开展。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牵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民主施政的必要手段。虽然中国已有一定的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各种缺陷并需要进一步完善。走中国特色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道路,践行生态文明,必须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在国人的不断努力下,认真抓住目前已有的各种机遇,我国的环保事业必将得到大发展。(下转第334页)

【参考文献】

[1]王蕴波.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2][美]巴里・菲尔德,等.环境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张建宇.“绿色出行”启发公众参与[N].人民日报,2006-06-02.

上一篇:试论SAP系统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实现方式 下一篇: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控制和保护措施